开年以来,中交集团树牢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深化年”要求,聚焦交通强国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以项目建设实效推进生产经营工作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在新征程中展现中央企业的大担当、大作为。
按下“快进键”,吹响“集结号”。在新疆天山腹地的乌尉六标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施工现场,高原上的暴风雪也没有吹散项目经理李亚隆脸上的笑容。天不亮就钻进隧道检查TBM(硬岩隧道盾构掘进机)掘进状态的李亚隆开心地说道:“中导洞TBM掘进情况良好!”
天山胜利隧道是在建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为早日打通这道阻挡新疆南北的天堑,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TBM中导洞+双主洞钻爆法组合工艺,实现“长隧超短打”,将工期缩短了20个月。春节期间,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洞外冰天雪地,洞内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260名建设者坚守工地现场,为早日贯通天山南北而奋战。截止目前,项目中导洞TBM累计完成8465米,双主洞累计完成9510米。
二公局作为中交集团山岭隧道产业链链长单位,在“123456”总体发展路径指引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年”工作主线,加快“六化”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全力推动企业全面迈向“升级版二公局”。
凛冽的海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上海临港海岸绵延9.5公里的施工线上,40余名工人在寒风中奋战。上航局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经理聂凯正徒步沿着海岸线逐个查看施工点。面对水上水下施工区域内多达11根盘根交错的海底管线必须避让的难题,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辅助现场施工,设置电子围栏,同时采取定点抛锚、设置浮标等多种方式确保施工中准确避开管线保护区域,保证管线安全。
聂凯介绍道:“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海洋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由384个透空式半圆体的混凝土依次搭建而成的游鱼造型牡蛎礁群已基本成型,它们将为临港打造一条‘会呼吸的海岸线’。”
上航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40余年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奋力成为中交集团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排头兵、先行者、主力军。
海河平静的春水与河沙下,三公局承建的天津地铁11号线5标项目的盾构机正缓缓前行。“在河底施工,加上河床底土层有一部分粉砂,渗透系数大。施工难度就好比在泡进水里的豆腐块中打洞,盾构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是常规地层条件下的数倍。”项目盾构副经理张德良介绍道。
张德良带领项目盾构团队迎难而上,确保盾构安全、平稳、顺利始发。1月17日,海河东路站—环宇道站盾构区间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三公局党委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在今年年度工作会中提出:坚持“12345”项目经营理念,深化落实项目全经营周期管理,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年”主题,稳增长、调结构、强管控、提质效、控风险,蓄势奋进、砥砺前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航院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推进会上,项目总工刘广红就总体规划,水域、陆域的环保、节能布置等进行具体安排。
该工程在设计方案中采用不连岛的总平面布置,保障岛礁区域生态,创新采用开孔式桶式防波堤结构维护区域海洋生态结构,以及岸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降低碳排放,并设置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修复措施。项目负责人施晓迪介绍道:“接过洋山工程的接力棒,我们倍感荣幸。责任在肩,我们要始终贯彻集团高质量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
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三航院设计团队将持续响应集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研究各类工程措施,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建设理念,打造新时代生态绿色港区,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三航院力量。
责编:
来源:二公局、上航局、三公局、三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