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进国企!中交集团在靖江长江隧道项目举办“交筑·大国重器”媒体开放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1-10
分享到:

       12月28日,由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中交集团主办、一公局集团承办的“二十大精神进国企”之“交筑·大国重器”媒体开放日活动在江苏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举办。中交集团新闻发言人田菊芳,一公局集团、中交天和有关负责人,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环球网等13家主流媒体记者汇聚现场,关注中交集团大盾构产业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成果。
       田菊芳详细介绍了中交集团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大盾构产业相关情况。她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中交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使命,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主责主业,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港口机械、海洋工程装备、超大直径盾构机等领域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交集团作为中国大盾构产业的主力军,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打造了“核心科技先导、核心主业突出、核心优势鲜明”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全产业链业务,在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公局集团近年来积极践行“科技强企、创新发展”战略采取的有力措施和取得的优良成绩。一公局集团作为中交集团大盾构现代产业链链长,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科技引领、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突破大盾构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转换成营销品牌优势、产品创效优势、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链价值优势,积极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交天和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发制造的相关情况。中交天和勇于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从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到走出国门成为亮眼的中国名片,再到突破关键技术,让民族盾装上“中国芯”,实现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设计制造企业,以“大国重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在场嘉宾与媒体记者围绕中交集团大盾构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开互动交流。期间,嘉宾与媒体记者走进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智慧中心、“聚力一号”盾构机施工现场,通过拍摄图片、视频及无人机航拍等多种形式记录项目施工过程,对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打造样板工程进行了深入了解。
 
       当天下午,中交集团和环球网联合策划了“钢铁穿山甲,遁地穿长江”专题直播,在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带领全国网友实地探秘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聚力一号”掘进长江江底的过程。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位于江苏在建常泰长江大桥下游约27公里、江阴长江大桥上游约5公里,北接靖江市,南连江阴市,全长约11.8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其中过江段长约6.4公里,是长江第二长的隧道,具有直径大、水压高、距离长三大特点。
项目效果图
       一公局集团所属隧道局承建江阴靖江长江隧道A2标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隧道左线盾构段、江南主线明挖隧道等。隧道最深处距江面82米,承受最大水压0.82兆帕,相当于1200个成年男子站在1平方米的空地上,是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的盾构隧道。项目应用的盾构机“聚力一号”由中交天和自主设计制造,开挖直径达16.09米,整机总长140米,总重量5000吨,可实现5000米超长距离连续掘进不换刀,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也是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超大直径盾构机。
       目前,盾构机已累计掘进2700余米,日均可掘进8环。建设过程中,公司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采用同步注双液浆工艺,对管片上浮及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同时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精准控制盾构机姿态及管片拼装质量,确保了管片上浮量始终控制在5毫米内,沉降控制在3毫米内,实现了10万余平方米隧道的“零渗漏”。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的建设,对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缓解江阴长江大桥交通压力,增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通行能力,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以及跨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责编: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