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为民!中交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成常态见长效①
发布时间:2023-03-13
分享到:

       2022年以来,中交集团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转变作风服务一线、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四个方面确定办实事事项清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好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展现央企为民惠民利民的实干担当。为进一步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即日起刊登各单位特色经验做法,本期推出三航局、中交建筑相关案例。
三航局
风从海上来 电送千万家
       三航局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立足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优势,努力打造海上风电建设金质品牌,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中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和质效。
       甘为“探路者”,在执着坚守中打造绿水青山。三航局2004年起就开始系统探索海上风电施工技术及装备,承接了我国和亚洲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即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结束了中国没有海上风电的历史,并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工程定额标准制定、造价管理积累了最前沿和最可靠的数据。经过多年深耕细作,三航局安装的“大风车”北至辽宁、南到广东,已累计参建60余个海上风电场建设,总装机容量超1700万千瓦,年上网发电量达340亿千瓦时,约满足1200多万户家庭的年度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1043.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76.27万吨,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效”统一。
       争做“追赶者”,在创新求变中助力绿色发展。三航局坚持以核心技术优势突破“卡脖子”难题,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大研发平台、三大试验基地,完成风电相关科研项目共计80余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能源行业定额标准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0项,从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面补齐国内技术空白和技术短板。依托核心技术,三航局在风电领域创造了数十项中国首个,国电舟山普陀海上风电成为国内首个在中长周期波、大水深、强淤积条件下施工的风电场,岱山风电项目一举刷新国内海上风电建设最快等5项全国纪录,兴化湾海上风电二期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
       勇当“领跑者”,在塑造品牌中服务美好生活。三航局风电建设者克服了200天只有75天施工窗口期的强大压力,经历了1个月10次台风的巨大冲击,遇到了船舶和资源几乎断供的压顶之势,但始终坚持把辛勤的汗水挥洒在茫茫大海,把坚实的步伐烙印在巍巍巨轮上,建设了一大批示范性的风电项目,企业工程经验、施工技术、装备实力、人才队伍、履约能力均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同时,作为中交集团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单位,围绕海上风电业务,整合“三航风华”“三航风和”“三航风行”“三航风顺”等国内领先的各类资源,参股成立中交海峰风电公司,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单位,延伸风电投融资、运维业务链,实现优势互补和多方协同,加速推动全产业链综合一体化服务助力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中交建筑
临空之城换“新颜” 山水渝北更宜居
       由中交建筑承建的重庆渝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重庆市重点民生工程,覆盖渝北建成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山城“颜值”的重要使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建筑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的生态修复理念,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为打造靓丽渝北持续添砖加瓦。
       雨污分流,打造“生态”山城。为推进盘溪河清水绿岸工程建设,渝北项目公司党支部联合施工单位,抽调全线技术类党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将生态环境与城市排水系统紧密结合,找准污水源头,锁定排污口、渗漏点,针对流量和地形位置采取不同的排口整治设计方案,着力解决排水管道错解乱搭、雨污混流等突出问题,新建管道76公里,让雨污各行其道。同时项目采用底质改良环境修复剂技术,从根源上控制藻类爆发,净化水质;在河岸构建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带,修建步道、休憩平台以及游园等,进一步修复和完善岸线、水体生态功能,将原本满是浮萍、河岸垃圾成堆、脏乱臭的盘溪河,打造为一条水清草绿、鱼翔浅底的渝北靓丽风景线。
       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山城。作为重庆主城区之一,渝北区存在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与泊位之间的矛盾。项目党支部聚焦百姓反映强烈的停车难这一痛点,组织党员干部召开座谈会、技术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决定引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项目创新采取无锁管理、无人值守、无感支付、随停随走的管理模式,打造数据管理及云平台指挥中心,建设2万个路内无人值守智能停车位,范围覆盖渝北区80平方公里,实现了停车供给科学化、停车秩序规范化、停车缴费自动化、停车服务智能化,让渝北区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满足了公众出行停车、企业运营管理及政府监督决策三个层面的多重需求。
       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山城。聚焦“急难愁盼”问题,项目公司党支部积极转换思路,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从项目改造建设意义和已完工点改造效果向当地群众耐心解释,赢得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把“扛旗”党建阵地落实到施工一线,派驻党员扎根现场,督促落实“一工点一围挡方案”“少围快进快出”的工作思路,有力支撑项目“早建成、早投用、群众早受益”;采用新型材料仿石材生态砖铺装道路,实现群众出行“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美化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城市的品质;采用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有效减少了对城市道路的“开膛破肚”,大大降低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 责编:
  • 来源:三航局、中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