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城厢古镇千年风貌
发布时间:2020-09-10
分享到:

        城厢古镇坐落于成都市青白江区,曾是金堂县城所在地,有着1400多年的县治历史。连片的民居院落,清晰的街巷肌理,构成了保留完好的“龟背”县域格局,但就在几年前,这里还鲜有人知,且亟需修缮保护。2019年,中交疏浚所属中交生态公司作为城厢古镇开发项目投资控股方,发挥社会资本力量,联合多方共同参与古镇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游客在缓缓步履间,感受到古镇原真的生活。”项目负责人冯向伟介绍。
 
        如何让古镇保留历史风貌,并焕发新的魅力,成了横在冯向伟面前的一道难题。城厢古镇不仅传承了千年历史,还清晰留下了时代变迁的印记,明清的道观、近代的工厂、现代的楼宇,各时期的建筑在古镇内和谐共存。在城厢古镇,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宗教建筑,30余处祠堂,64处院落。项目团队决定保留原有的古镇历史建筑风貌,遵循“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织补修缮,并且只进行必要的修复修缮、改造更新及风貌整治,让传承千年的绣川书院和遍布城厢各处的祠堂、庙宇继续述说曾经的繁荣,让传统历史文化与当今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将历史之美传承永续。
 
        城厢古宅院落的总建筑面积有10万平方米,为了将城厢院落特色呈现出来,设计团队需从建筑历史、人文历史、建筑风格、特殊工艺等多角度同时着手。“年代久远,史料缺失,我们就去青白江区和金堂县档案馆查历史档案。”项目公司规划设计部业务经理黄容说,“仅仅是一间不起眼的青瓦古宅,木作结构就保留了明清两朝的雕花和彩绘。”勘察过程中,设计团队对所有的建筑细节一一拍照,并编号记录在册,便于后期查找和撰写设计方案。
 
        在武庙修缮现场,十几个工人师傅正有条不紊地对门楹、廊柱等结构刮灰、打磨、上漆。“我干这行已经有四年了,这活儿很考验细心和耐心。”正在上漆的李师傅拿起毛巾擦了擦汗说。为达到“修旧如旧”,工人师傅们需要就地取材,采用与古建筑同一品种的木料进行剔补、墩接,但现成的油漆很难与古建筑本身的颜色一致,为油漆调色便成了大家必备的技能。“不同颜色的油漆往那一放,我们差不多就能猜出勾兑后的样子。”李师傅打趣道。
 
        与武庙相隔不足百米便是城厢绣川书院,是原金堂县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一所书院。此次修缮除局部墙壁改为砖砌外,其余全部保留了清代原有的结构风貌。工人闫师傅和蒋师傅主要负责竹篱笆墙体修缮,主要用料就是当地有名的墨竹。闫师傅负责削墨竹,蒋师傅负责在木结构上编织削好的竹条。冯向伟说,“削制竹条讲究均匀妥当,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
 
        充满烟火气是一座千年古镇最具魅力的风景线,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鼓励居民们继续居住在此。游客行走在古镇西街,一排排灰墙青瓦房屋映入眼帘,老人们围坐在古韵十足的茶馆里,品着三花茶,抽着叶子烟,孩童们在街头巷尾嬉水玩耍,全然不见城市里的繁忙与喧闹,原真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才是古镇该有的样子。”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赏不已。

  • 责编: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