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支持, 中国科协与央视网联合制作的6集专题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师》正式上线。节目讲述了一群以使命担当、 造福世界为己任的中国工程师,在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以大国科技与工匠精神, 让两千年前的丝路重焕光彩、绘就人类美好未来的故事。 在受邀讲述的30位中国工程师中,有11位来自中交集团。

我为“一带一路”基建添砖加瓦

  茌伟伟,先后参与过加纳电气化项目、塞内加尔AMT高速等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国际工程市场开发和建设管理工作经验。

  很多人都觉得海外工作辛苦,但他却觉得很有挑战性,愿意去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在2015年到2021年期间,他全程参与了塞内加尔AMT高速公路项目。这条公路的收费系统采用中国标准,这正是他和团队努力推动的成果。

丝路见证,使命必达的建港尖兵

  2009年起,宋建东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先后参与了巴基斯坦集装箱深水港防波堤、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等重点工程建设。

  在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以宋建东及其团队为代表的中交海外建港尖兵,克服现场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前方施工与后方设计的紧密结合,共同把莱基深水港从图纸设计浇筑成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助力当地经济腾飞,为中交集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授人以鱼,不如鱼渔并授。宋建东和他的团队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发挥中方员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将中国技术传授给当地员工,中国工程师师傅和外国徒弟们成了贴心的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

传承“两路”精神,续写中巴友谊

  李博,自2011年7月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公院第五交通设计院,经过十多年国内外工作历练,带领团队参与并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建设。

  在巴基斯坦驻守工作的五年里,李博面对各种挑战和危险都没有退缩,不惧频发的山体滑坡、落石、雪崩等地质灾害,克服了设计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在对接美国标准体系中,与当地人做好沟通,促使各项目顺利获得批复建设,续写了新时代的中巴友谊。

  李博在谈到项目建设感受时说,像他这样的中国工程师有很多,正因为内心的那份热爱、坚持才有了现在的一切。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能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为世界各国人民做有意义的事情,把“两路”精神传承下去,他觉得内心是充实、踏实的。

回首十年非洲路,也有风雨也有情

  王晓刚,2011年7月入职中水对外公司。驻非12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出扎根非洲、建设非洲的韧劲,与项目所在地的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王晓刚实现了从法语零基础,到可以使用法语与业主、监理等开展技术交流的转变。为了帮助年轻同事减轻语言交流压力,他还编写了一本法国规范建设高速公路的中法双语小册子,帮助大家尽快掌握相关知识。

  王晓刚珍藏了当地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并收集成册,邮票里的不少工程都是由中水对外等中资企业建设完成的。现在,非洲也拥有了很多大型的水电基础设施、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王晓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宏伟的步伐,这个集邮册也会越来越丰富,成为永不褪色的珍贵历史见证。

工程建设与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

  在缅甸工作的8年间,陈会文先后参与了多个见证中缅友谊的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任。

  陈会文所在的项目部经常组织随队医生免费为缅甸工人看病。在项目生活营区门口,为当地村民修建了带罩棚的水果摊位,方便村民售卖自家的水果。透过陈会文用老式相机记录下来的一幅幅珍贵照片,我们看到了中交建设者在缅甸建设取得的成果。建设者们在当地人民的内心里架起了一条条民心相通的情义之桥,与当地百姓结下了一段段延绵如酒的友谊,这种沁人心脾的酒香随着时光沉淀而愈发浓烈和香醇。

兑现带女儿看世界的约定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只要有集装箱码头的地方,都会有以吴海来为代表的中交海外船运工程师的坚毅身影。他是一件件大型港机产品越洋“旅程”的设计者,也是一个个“钢铁巨人”安全“坐上”码头的守护者,更是丝路精神的践行者。

  为了弥补不能陪伴家人的遗憾,吴海来以视频的方式带女儿领略所到国家的人文和自然风景,用这样的方式陪伴女儿成长,他也逐渐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以青春之约畅游中老友谊长河

  徐寒,2010年毕业后入职中水对外公司,凭着年轻人的一股闯劲儿赴老挝工作,先后参与当地多个项目建设。

  扎根海外建设的13年,徐寒真切体会到“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帮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项目属地员工增强了工作能力,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生活水平。当地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文化,项目部工程师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份深厚情谊就像中老友谊大河里的一滴水,万千水滴汇聚成中老友谊长河,奔流不息。

续写蒙内铁路保护野生动物之约

  陈天鹏,有着丰富的铁路运输管理经验,2016年6月加入肯尼亚蒙内铁路运营团队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

  蒙内铁路有100多公里穿越肯尼亚最大国家公园——察沃野生动物保护区。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铁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修建立交桥、涵洞、野生动物通道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野生动物。为防止野生动物突破保护网进入铁路工作区域,陈天鹏带领团队观察和研究大象等野生动物的习性和作息时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方面在列车经过前,加大区间巡逻频次;另一方面在高路堑、小半径曲线、火车司机瞭望视线不良的重点地段实施车辆限速,确保行车安全。自2017年开通运营至今,蒙内铁路实现了运营安全无事故。

逐梦“一带一路”,做21世纪的“郑和”

  在菲律宾,以魏永鹏及其团队“浚洋1”挖泥船为代表的中交海外疏浚先锋,在项目建设中,主动克服困难,提出中国方案,为世界疏浚贡献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形象,为当地现代化智慧城市综合体贡献中国力量。

  2023年1月20日,“浚洋1”值班船员发现不远处海面有4名落水渔民正在挥舞旗子进行呼救,危急时刻,魏永鹏立即下令展开营救,仅仅25分钟便救起4名菲律宾落水人员。获救渔民眼含热泪,双手合十鞠躬致谢,那一刻,是直达心灵的感动,让魏永鹏更坚定了“逐梦‘一带一路’,做21世纪的‘郑和’”的决心。

“中国叔叔”金子般的心

  自2019年以来,张林始终扎根非洲大陆这片热土,在坦桑尼亚参建了多个工程。大爱无疆,见义勇为。2022年11月6日,成为张林终生难忘的一天,亲身经历了死神的来临,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世事的无常。作为坦桑尼亚PW494次航班坠机事故中唯一一名中国籍乘客,在危难关头,张林沉着冷静,如勇者一般逆行而上,拯救一个幼儿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理念的深刻诠释。

“更强大的自我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自2011年以来,王镇岳先后参与了尼泊尔上垂树里输变电项目、上马蒂水电站项目和那苏瓦卡里水电站项目的建设工作,十余年坚持奋战在海外施工一线。

  回忆在尼经历,王镇岳最难忘的是在2015年尼泊尔发生的里氏8.1级大地震。在大灾大难面前,这位中国工程师充分展现出沉着、果敢、坚毅与担当的宝贵品质。面对项目周边村民寻求帮助,王镇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施以援手,提供应急电源和生活用水。项目部与当地居民携手共渡难关,彼此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在谈到感受时,他这样说道:“天灾难以预料,重要的是不畏艰难勇向前的精神。我们必须沉着、冷静,灵活应对。更强大的自我是为了救自己,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珍贵的友谊,既是相互陪伴,又是共同成长。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集团所属项目积极开展“传帮带”“师带徒”等活动培养当地人才,中外籍员工携手共进、彼此成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自2019年起,中交集团连续5年参加“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累计40多部作品获奖,共建国家人民讲述中国交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项目通民心、达民意、汇民情,扎扎实实地解决了当地民众关心、焦心的难题,帮助属地民众学技术、增收入,促进共建国家发展和繁荣。
京ICP备1303909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000105号 Copyright ©202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