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改革赋能,开创中交集团深化改革新局面——广大干部职工掀起学习贯彻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精神热潮
发布时间:2025-08-05
分享到:

       编者按:
       中交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擘画了发展新蓝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要牢牢坚持围绕“六大导向”,深刻把握解决“六大永恒性战略性问题”,统筹谋划落实好“六篇大文章”。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系统改革、全面加强系统科学管理、全面加快创新与转型、全面重塑优秀文化与生态“六篇大文章”,我们将连续发表通讯,聚焦广大干部职工学思践悟的热烈反响,展现中交人奋楫笃行、共谋新篇的昂扬风貌,凝聚磅礴力量,扬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7月26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公司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上讲话时强调,要着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健全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强化适应性组织建设、完善活力高效的市场化机制。连日来,中交集团广大干部职工以多种形式深学细悟会议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改革部署,将改革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以生动实践诠释改革赋能的力量。
       着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落地
       增强改革的整体性,是确保改革成效的核心标尺。宋海良在讲话中要求:“突出重点、讲究成色、彰显特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一揽子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各单位以项目履约质量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提高和市场竞争力跃升为检验标尺,推动改革与业务深度融合。
       翠色铺陈,邕江如练。在广西南宁,一公局四公司始终勇立改革潮头。四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赖庆招与管理团队认真学习集团工作会精神后,深受启发,他说:“深化改革的整体性,关键在于聚焦核心领域实现精准突破!”深耕广西二十三载,四公司强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与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度融合,同步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依托特大桥、长大隧道等领域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改革样板。赖庆招语气坚定地说:“检验改革成效的核心标尺,必须牢牢锁定在项目履约质量的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的增强、盈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力的跃升上。”
       黄浦江畔,改革逐浪。振华重工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琛浩在会议室里凝视着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台账,与改革小组共同研究分析改革进展与重点难点问题。“十四五”以来,振华重工作为唯一同时符合“双百企业”、上市公司和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的中交子企业,强化战略引领,健全组织机构,深化目标举措,将530余项工作举措整合成一本改革工作台账一体化推动,连续三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标杆。“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改革‘成色’、彰显中交‘特色’、成就世界‘彩色’,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国之巨擘,塑造更具国际化的金字招牌。”李琛浩在台账上加粗了重点事项。
       着力健全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以全周期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健全科学高效的治理机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宋海良强调:“一要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动态优化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及议事清单;二要科学把握授权与放权平衡,完善‘一企一策’动态授权体系。”各单位积极行动,聚焦党组织领导的引领性、董事会决策的实效性、经理层管理的自主性“三性”建设,努力构建“放权-监督-评估-调整”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
       烈日炎炎,在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中交资本所属中交基金副总经理史旭亮正陪同两位外部董事调研安置房项目地块,向他们介绍新城蝶变的蓝图。通过前置调查研究,外部董事得以在项目初期阶段获取实时信息,为后续决策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尽早发挥专业优势,从价值逻辑、执行思路、商务条件、运营管控等多方面给予建议,为项目的投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决策支撑体系,让董事会得以更加科学、理性、高效地履职行权,与党委会、经理层协调运转、同向发力。”史旭亮介绍说,“外部董事对公司的战略认同增强了,专委会支撑作用凸显了,项目投资决策流程也更顺畅了。”在学习贯彻工作会精神过程中,史旭亮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强化“三性”建设是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中交资本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公司治理效能,为集团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盛夏七月的吉林大地,暑气中涌动着振兴发展的热潮。二航局吉林建设公司这颗在深化央地合作新模式沃土上萌发的新芽,正以蓬勃姿态扎根黑土地。“与地方省属国有企业共同合资组建模式的企业创新治理探索,助力吉林建设一年时间内实现了吉林省全域八市一州市场业务拓展全覆盖,两年内在夯实城市更新等核心主业的基础上,争当二航局在陆上风电、林下经济等业务版块领域‘排头兵’。”吉林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封有吉指着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版图说道。吉林建设抢抓吉林省推动全面振兴东北、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公路、市政、建筑、水利、港航”为主业、“风光储蓄、农林牧渔”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五主两新”业务发展目标,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着力强化适应性组织建设,以精简高效激发组织活力
       强化适应性组织建设,是应对变局的关键举措。宋海良指出:“要加快压减管理层级,积极策划‘六型’总部建设专项行动,着力破解产业布局同质化、碎片化、低端化、低效化问题,强化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体支撑。”各单位纷纷表示,要以精简层级、优化布局为抓手,打造敏捷高效的组织体系。
       7月28日,中交集团实施的第一个防波堤风电项目天津临港北防波堤风电项目正式启动。在项目开工仪式上,一航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申立明表示,作为集团第一家专门开展新能源业务的生产机构,一航院抓住防波堤风电市场契机,利用在防波堤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从相关政策梳理、技术实现手段等方面对防波堤风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市场布局,最终成功促成了该项目的实施,实现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域资源的立体盘活。申立明在学习了工作会精神后说,“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智慧零碳’码头、风电海堤一体化方面的技术优势,探索更多‘港口+新能源’应用场景,为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实践样本和方案。”
       千里之外的广州,中交城投战略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谢丽正在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部门员工进行讨论:“会议提出要按照‘定位清晰、功能明确、资源集中’原则,全力压减法人主体数量和管理层级,这是我们推进公司组织适应性调整的遵循。”2025年,中交城投紧密围绕“城市综合开发+”发展主线,建立区域深耕责任主体,培育“专精特新”子公司集群,推进公司组织机构适应性调整工作,完成“平台化”建设目标,形成“总部管总、区域主战、专业主建”的良好局面,公司总部“定方向、配资源、控风险”,区域分公司“深扎根、营城市、谋片区”,专业子公司“建实体、强专业、树品牌”。“下一步,我们要把集团强化适应性组织建设的意图,落实到城市发展商组织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集团‘全城市’领域业务的高质量发展。”谢丽信心满满。
       科创之潮,正涌动长三角。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疏浚装备性能试验。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尹纪富表示:“学习工作会精神后,我们备受鼓舞。会议着重强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续强化组织机构适应性建设,动态优化组织架构,加快适应运营新环境、发展新要求,支撑科研跨行业多元化升级和产业转化提质扩面。“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平台,我们将深刻领会集团向海图强、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清晰洞察深海未来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在疏浚装备研发及深海未来产业方向研究领域积极争当集团主力军,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创动力。”尹纪富说。
       扎根岭南,面向世界。四航局二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国内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延伸至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营版图。二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涛表示,要贯彻落实工作会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升级。能够连续三年获评集团TOP20三级工程公司,四航局二公司依靠的是持续完善公司管理体制机制,张涛说:“我们最注重的就是做好流程优化成果的应用和配套制度的完善,推动公司业务管理流程化、高效化,切实为基层减负。”
       着力完善活力高效的市场化机制,以业绩导向激发人才动能
       完善活力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是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的核心。宋海良要求:“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健全‘业绩导向、价值创造’鲜明的分配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和管控措施,持续放大试点改革效应。”各单位纷纷表示,要充分调动各类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企业持续迸发发展动力提供根本性制度支撑。
       聚能致远,扬帆四海。水电对外找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大力推进“四能”改革,一批有干劲、有担当的85后、90后干部走上境外机构管理岗位。在成功举办管理人才干部培训班后,水电对外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海璐深有体会,他表示:“集团半年工作会强调‘能者上、庸者下’用人机制、‘业绩导向、价值创造’分配机制,正是驱动水电对外建设世界一流水利、电力和新型清洁能源公司的‘金钥匙’!”他介绍,水电对外通过公开竞聘、项目实战精准识别英才,坚持唯实绩是用、唯价值是举,重点考察市场开发、项目攻坚、创新突破等实绩,并将绩效导向贯穿管理全流程,强化“干多干好干长久”与“收入能增能减”的强关联,致力于锻造一支敢战、善战、胜战的国际化干部队伍。
       二公局海外新员工出海动员会上,一张张年轻面孔洋溢着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二公局海外事业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升看着朝气蓬勃的新员工不禁感慨地说:“集团工作会提出‘加强对急需紧缺人才与一线艰苦岗位的正向激励’,给广大海外员工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大家更放心地走出去。”为激励海外员工成长成才,二公局建立了贯穿职业全周期的刚性评价体系:成长对标项目指标与岗位贡献;考核涵盖业务硬实力、语言合规软实力;通过“正向激励”与动态预警,确保“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落到实处,让每滴汗水闪光。即将前往玻利维亚工作的新员工姜万雨也对未来满怀信心,他说:“公司鼓励我们树立在海外建功立业的信心,用自己的汗水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也为自己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中咨集团旗下中咨数据发挥防灾减灾领域技术专长,曾就北京市门头沟洪涝灾害快速做出响应,第一时间获取了G109沿线遥感影像,为救援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在中咨数据空间信息研发中心、高分交通数据中心,中咨数据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董元帅正同技术专家研讨完善高分交通一张图专项应用方案。看着频繁刷新的三维可视化时空大数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数据,董元帅坚定地说:“科改,改的目的就是给高质量发展换上新引擎!”中咨数据作为连续三年获评“标杆”等级的科改企业,坚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抓好高分用好高分,盯紧培育真技术、硬实力,真正让科改行动新成效转化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了进一步落实科改行动,中咨数据持续推进改革强治理,扩大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范围;坚持战新赋能蓄势能,优化改进1:2000高精度地形图测绘技术,数智创新谋发展,持续完善数据资产入表入库,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在新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加速公司系统性、深层次改革,为优化治理体系、管控机制释放更多活力动力。时代命题呼唤更强担当,深化改革已成为中交集团最鲜明的时代注脚,最强劲的发展引擎。中交人这场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正以钉钉子精神精准发力,以系统性思维擘画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上刻下坚实足印。

  • 责编:
  • 来源:一公局集团 | 振华重工 | 中交资本 | 二航局 一航院 | 中交城投 | 中交疏浚 | 四航局 水电对外 | 二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