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交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擘画了发展新蓝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要牢牢坚持围绕“六大导向”,深刻把握解决“六大永恒性战略性问题”,统筹谋划落实好“六篇大文章”。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系统改革、全面加强系统科学管理、全面加快创新与转型、全面重塑优秀文化与生态“六篇大文章”,我们将连续发表通讯,聚焦广大干部职工学思践悟的热烈反响,展现中交人奋楫笃行、共谋新篇的昂扬风貌,凝聚磅礴力量,扬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7月26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公司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永葆战略定力、满怀美好希望、突出价值创造、持续顽强奋斗,奋力做好“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连日来,中交集团广大干部职工以多种形式深学细悟会议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聚焦“强引领、稳增长、优海外、提质效”四大方向,将价值创造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中交集团书写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理念引领,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发展的引擎。宋海良指出:“要理念先行、思想发动、思维转变、清晰战略,确保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偏;要将‘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可持续’五大核心理念贯穿始终。”这一论述在公司上下引发强烈共鸣,理念的升级,正在中交集团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广大干部职工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奋力打好理念升级的“主动战”。
岸桥列阵如龙,焊花映日似火。在这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专业化港口机械制造基地——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振华重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晓怀正和同事们共商生产履约提升方案和举措。“全面落实集团‘六篇大文章’,振华重工必须坚持主责主业,强化理念升级,聚焦执行落地,充分发挥公司大装备研发制造支撑与综合服务优势,不负集团的信任和期待!”朱晓怀说道。他表示,为实现振华重工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践行新时期中交集团新战略新部署,必须狠抓科技创新,加快智能制造,着力锻造高端装备、绿色新装备、数智新装备,必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实现管理提升,为中交集团书写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贡献振华力量。
站在水天一色的长江口远眺,启东市沿江岸线的船坞上,一抹深蓝格外醒目,国内首创首造的30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耙吸挖泥船“浚广”主船体完成贯通。造船基地里,广航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勇说:“集团工作会强调的‘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可持续’五大核心理念,为广航局深化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技术创新、强化‘大装备’差异化竞争力提供了明晰的导向。”广航局正以全面创新行动,强化战略引领和执行,深度发挥港航疏浚和生态城市治理优势长板,积蓄五大核心特色工艺体系动能,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十五五”规划深度赋能。何勇坚定表示,海洋工程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必定能为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贡献更大力量。
天津市海河之畔,一场凝心聚智的研讨会正在热烈召开。一航局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文海说:“我们必须锚定集团战略导向,以‘强引领’为指引,做好战略理念升维;以‘重执行’为遵循,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一公司围绕集团“三个六”战略框架开展“头脑风暴”,确保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偏移,将聚焦“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可持续”五大核心理念系统编制“十五五”规划,对照“一利五率”考核新要求,强化一切工作到项目、科技创新、流程再造、做实资产、防亏减亏和项目收尾“六大专班”建设,构建高效能的高质量发展“七大体系”,为集团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稳增长拓增量,打好市场开拓“攻坚战”
稳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拓增量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宋海良在讲话中部署:“要围绕‘稳增长’,打好拓增量‘攻坚战’,向‘五全’领域、‘四大’优势要增量。”广大干部职工以行动作答,在拓市场、抓项目、谋创新中打好“攻坚战”,打赢价值创造的“决胜局”。
雪域高原接穹苍,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项目,施工机械与车辆穿梭作业,现场一片干事创业的火热。总承包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梁桁望着繁忙的作业面感慨道:“工作会强调,要坚持‘一切成本皆可控’,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做好管理费用、项目成本、资金成本全过程压降,构建项目全流程成本管控体系,这是我们高质量项目管理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作为集团大项目管理平台,国内直营业务事业部、总承包分公司大力推进“自营型/管理型”管理模式创新,加强EPC项目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联动管理,聚焦“三高两低三强”,算好施工成本的“经济账”,抠细分包采购的“精算账”,守好管理成本的“效能账”,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梁桁坚定地说:“我们就是要把项目做精、做细,堵住一切‘跑冒滴漏’,在‘过紧日子’中走出高质量发展的‘好日子’。”
之江潮起,万象更新。二公局东萌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浙江市场三十年,累计参建项目逾70个,从城市动脉的延伸,到交通网络的织密,从民生工程的落地,到产业配套的完善,不仅是建设者,更是见证者、参与者。在浙江区域项目现场调度会上,东萌公司党委书记邓保辉掷地有声:“稳增长是重要支撑,拓增量是关键抓手。集团工作会为我们锚定了市场攻坚方向!”作为集团TOP20三级工程公司,东萌公司将深耕“全交通”“全城市”,拓展“全水”“全绿色”“全数字”领域,集约化布局重点区域,发挥“大兵团”协同优势。邓保辉表示:“东萌公司有信心以实绩实效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珠江潮涌,风正扬帆。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背后是全国劳模、四航院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冯颖慧团队的智慧。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冯颖慧表示:“工作会指出,从源头、高端与一体化上策划新项目,这才是行业龙头的样子!”她介绍,正是得益于高端策划能力,四航院方能打破伶仃洋西岸“不宜建深水港”的固有认知,创造性地提出“大南沙”发展构想,让世界级航运枢纽从龙穴岛的一片滩涂中拔地而起。冯颖慧说:“四航院将在规划策划和海上技术创新融合方面突出价值创造,以省级‘十五五’规划的高端咨询业务牵引力、海洋牧场产业链建设创新力引领行业升级。”
时代浪潮奔涌,转型关口已至。在二公院交通公司,副经理郭志杰带领团队召开专题务虚会,锚定智慧交通、交能融合、交通管控平台三大核心业务。“交通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全力提速高质量发展步伐!”郭志杰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聚焦‘稳增长’,打好拓增量‘攻坚战’,全面发力‘五全’业务。”团队已布局新疆乌尉天山胜利隧道品质提升、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株洲污水处理厂光伏新能源项目等重大工程,力求以创新技术引领发展,为客户提供前沿解决方案。
优化海外布局,打好协同发展“升维战”
海外业务差异化优势为公司抢抓全球机遇、促进国际国内双向赋能、双向奔赴提供了先发优势。宋海良强调:“围绕‘优海外’要增量,打好优先优质协同发展‘升维战’,推动国内国际资源要素‘双循环’,确保国际工程承包商亚洲第一的绝对优势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标杆企业。”这一战略指引激发了海外中交人的斗志,他们表示,海外“升维战”不仅是业务拓展,更是价值创造的全球化实践。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中马两国总理共同见证动工的鹅唛车站已成为当地的新地标。这座车站既是马东铁一期交付的终点站,也是衔接首都吉隆坡轻轨的核心枢纽,受到中马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快速建好这座车站,项目一线团队昼夜奋战,克服诸多困难,结构施工125天实现顺利封顶。截至今年2月,一期工程16座车站已全部封顶。中交马东铁项目总经理邓波望着车站深有感触,他说:“工作会提出紧盯重点区域和周边国家强化市场开拓,大力抓好马东铁等重大项目。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坚定信心。”在高质量建设项目的同时,公司瞄准机遇,坚持以现场促市场,同步开展了巴生港疏港连接线、南延线、北延线和单线改双线二次经营工作,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联合运营准备,为充实东海岸铁路运输网以及加快形成泛亚铁路中通道打造坚实基础。作为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马东铁项目将遵照工作会部署,坚决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和擦亮中交品牌的担当,为中交开拓区域市场贡献力量。
在东非之角,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宝丽国际机场,身着蓝色工服的中交建设者正操控精密机械,雕琢停机坪轮廓。“学习会议精神,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提升协同发展效能,全力推动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的升级升维。”在孔博查机场施工现场,正在检查竣工剪彩仪式筹备工作的中国交建埃塞机场项目群总经理田贞科说。项目群承建7个城市的支线机场施工任务,将在7月31日迎来第4个机场的竣工。田贞科说:“10年来,我们在不影响日均300架次航班的前提下,完成10多项航空核心工程,实现了领域全渗透。下一步,我们将精心打造中交集团大海外‘机场品牌’,为产业链升维贡献力量!”
在东南半岛的高棉古国柬埔寨,湄公河从北向南蜿蜒而过。水规院柬埔寨区域技术中心负责人袁永强收看了工作会后感慨道:“柬埔寨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潜力持续释放,为集团国际业务优先优质协同发展与拓展海外业务提供广阔舞台。”水规院发挥设计咨询及技术牵引优势,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袁永强表示,水规院在柬埔寨区域将围绕“航运+”“矿业+”“智慧+”持续发力,全力服务“走出去”,深化多元发展,培育城市业务海外竞争力。
提升质效管理,打好精益运营“持久战”
提质增效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宋海良要求:“要围绕‘提质效’,打好精益运营‘持久战’,坚持‘一切成本皆可控’,全力增现金、控负债、治亏损、降成本。”广大干部职工以系统思维推动精益管理,积极行动起来,将成本管控转化为价值创造的内生动力,在资金盘活、成本压降、风险管控中打好“持久战”,让每一分资源都创造最大价值。
黄海之滨,丝路扬帆,处处激荡着向海图强的奋斗激情。三航局江苏分公司党委高擎“提质效”旗帜,快出资金盘活、债权清收、机制创新的组合拳。分公司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王倩在落实工作会精神研讨会上提出工作思路:“我们要建立资金催收日跟踪、周协调、月通报、季考核机制,形成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责任倒逼落实的工作格局。对于项目涉及合同歧义、诉讼时效等多重问题,我们需要从商务条款、法律证据、财务对账、审计轨迹四个维度同步发力。”会后,分公司成立由“商、法、财、审”专业骨干组成的10人“帮帮团”,专门攻克超3年的“僵死”债权,旨在让沉睡的资金“活”起来,让难啃的债权“动”起来。
岭南风光,绿美长廊。在长深高速扩建项目的工地上,大型机械设备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项目团队鼓足干劲,奋力冲刺,全力投入广东绿色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当中。中交路建项目负责人侯登云站在刚建成不久的泰美服务区,认真琢磨着项目精益管理。“集团工作会强调,要系统降成本,做好项目成本全过程压降,这更加坚定了长深高速扩建项目构建全流程成本管控体系的决心!”项目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以项目临建优化、合理变更索赔、材料量差价差管控、生产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优化等为抓手,打造成本领先优势。侯登云表示,将深化项目二次经营,以系统性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以结构性降本提升价值创造,以项目精益管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道光明,征途向前。从理念引领到市场开拓,从海外升维到精益运营,每一处工地都是奋斗的舞台,每一名职工都是价值创造者。在“强引领、稳增长、优海外、提质效”的生动实践中,中交人正以昂扬斗志,将工作会精神转化为澎湃动能,奋力做好“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为集团“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