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秘鲁港口绿色画卷 打造拉美典范工程
发布时间:2024-10-15
分享到:

  一、背景

  秘鲁钱凯港项目是“一带一路”连通南美洲的重要海上枢纽,将全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中秘经贸交流。秘鲁钱凯项目位于秘鲁中部海岸,是由中交集团旗下的中国港湾和中交四航局组成联合体负责实施的大型综合化港口类工程。
  项目地处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且秘鲁国家和社会对自然环境及生物保护重视度极高。在项目施工技术层面,本项目水上作业面临超长周期波、极密实砂砾层、地震带等技术风险挑战,海洋环境保护对水上沉桩、防波堤推填、疏浚等施工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艺难以满足属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图1 项目ZOP区施工现场全景航拍图
  
  二、责任行动
  (一)全方位强化安全环保,夯实绿色工程建设“硬实力”
  项目团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将安全环保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工作,持续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资源投入,践行“技术创造价值”的理念,从本质上实现“零污染”。
  
  图2 临近项目边界的钱凯湿地保护航拍图
  项目部组建了属地专业环保团队,设置动物救助办公室,配置安全环保总监,聘请环境经理,配置生物专家、环保顾问、协调员等多种环保岗位,累计发布环保制度23项;梳理项目环保重大风险,制定管控措施清单,每月动态开展分析会,确保环评报告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对环保风险管控到位。
  项目CI区紧邻当地居民生活区,施工过程将带来强烈的振动、噪音和粉尘污染,成为考验中国团队的技术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率队组建技术攻关团队,经过数轮试验和技术总结下来,终于达到了预期工效,施工振动值相较于原设计的分层碾压方案降低了75%,噪声和粉尘更是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形成了2篇研究论文与1项QC成果。
  
  图3 项目CI区施工现场全景航拍图
  面对秘鲁“零经验”“首个”无遮掩、极密实砂砾层的深水码头工程建设,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和制造了智能海上打桩平台,不仅实现“零油污”“零污染”,保护了施工海域水质和生物健康,同时实现沉桩作业全季节、全时段施工,由最初平均工效1天1.15根,提高至3天7根。智能、高效、安全、绿色的“中国方案”,赢得业主和咨工方的高度肯定,得到项目周边渔民的称赞。
  
  图4 项目智能打桩平台正在施工航拍图
  (二)创新联动“公开透明”,优化绿色工程建设“软环境”
  项目毗邻周边社区近1200多户。项目需要进行约350万方的土石方爆破,用于防波堤和陆域形成施工,但爆破区毗邻社区居民,最近住户距离爆破边界不足50米。
  项目团队勇于在“阳光下”解决问题,通过“硬实力”“软服务”构成的“透明墙”为绿色施工筑牢屏障。项目部成立爆破施工观摩工作组,邀请社区居民代表,现场参与爆破施工监督;为社区聘请爆破工程师,全程参与和监督项目爆破施工,实时反馈爆破信息,增强双方互信;在爆破时间段,开展“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主动疏散临近居民,降低爆破对邻近社区居民的影响。
  (三)融入当地环保实践,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心相通”
  项目团队自觉增强使命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中国企业形象。
  
  图5 项目“送医疗、送健康”社区活动
  
  图6 项目ZOP区陆域形成区海鸟成群嬉戏
  秘鲁企鹅属于易危物种,自然界数量不超过12000只。2022年初,汤加火山喷发导致秘鲁炼油厂石油泄漏,项目部积极参与海洋油污清理和动物救助工作,投入上百人力和多台套设备,主动协助海事局和动物保护协会实施救援。在此期间,项目人员累计救助秘鲁企鹅2只、海豹7只,以及多种飞禽和海洋生物。项目部连续工作近2个月时间,全力进行沿线海滩清理工作,得到了钱凯市政府和社会环保机构的高度赞扬。
  
  图7 在动物救助站内救助秘鲁企鹅
  项目团队还多次组织环保培训,提升中外员工环保意识和能力;搭建平台鼓励员工制作各类环保宣传视频、绘画等文艺作品,利用废弃物制作手工艺品,弘扬绿色低碳文化风尚。在属地社会广泛宣传建设“绿色港口”的环保理念,发动项目中外员工参与“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湿地日”等环保节日主题活动。
  
  图8 秘鲁职工为项目绿色施工宣传手绘图
  三、履责成效
  (一)坚持绿色智慧“专业路线”,彰显中国企业实力
  项目团队在钱凯港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落实项目环评报告要求,不仅提升了项目团队在秘鲁国别的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水平,更是带动了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强化项目属地化建设能力。通过创新施工工艺和智慧施工设备,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结果,也得到了属地群众对项目的支持,建立了互信释疑的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创新属地联动“群众路线”,提升公众环保理念
  项目团队通过企业开放活动,邀请当地民众监督项目施工以及一系列“进社区”活动,通过“健康进社区”“义务家电维修”等便民活动,以项目内训平台“印加讲堂”为依托,累计开展超过45000学时的技能培训,为当地居民带来超过1000个固定工作岗位,惠及当地家庭;扎实开展共建等特色活动,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诠释了扎根融入当地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形象,提升了中国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9 项目团队参加钱凯湿地保护活动
  (三)走好文化传播“责任路线”,展现大国负责形象
  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当地环保实践工作,在当地环境保护应急处突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环保工作中,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创设项目动物救护站,累计参与外部环保活动超20次;克服困难推进外部“沙滩保护计划”,投入逾百人次参与“湿地保护计划”等与当地群众直接相关环保活动,项目团队的环保事迹先后受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秘鲁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项目团队的环保主题宣传片《命运与共》入围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不仅让中国企业负责担当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很好地传播了绿色发展理念,增进了中秘人民之间的价值认同和情谊。
  
  图10 中国日报报道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未来展望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在认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创新环保传播载体,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心相通”,全力以赴实现“让海水更清、天空更蓝、动物更亲、钱凯更美”的绿色工程建设目标,为提升秘鲁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秘人民友谊,作出更多贡献。

  • 责编: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