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河”变“幸福河”
发布时间:2025-10-30
分享到:

  清澈的太极河如玉带蜿蜒,两岸稻田似绿海翻浪,崭新的亲水步道与白墙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
  太极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中交长江建设水电院承担项目设计任务。2022年10月,设计团队在首次勘测现场时发现,太极河及其支流存在洪涝灾害频发、河道淤塞、岸坡失稳等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发展。“以前十年九涝,一场普通降雨就能淹好几个村,一遇大雨天便房屋农田被淹、道路桥梁冲毁,村民常年在抢险自救中奔波。”当地村干部的回忆,道出了治理前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团队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
  诊脉河流,根治洪涝灾害。设计团队详细勘察分析上下游、左右岸的地形地质条件,创新提出“生态护岸+梯级排洪”组合策略。以“柔性、自然、生态”为核心,通过配套材料、结构搭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及滨岸乔木,构建“植被+结构”复合护岸,既保障河岸稳定,又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沿河道设置一系列调控型水利构筑物,将长河道划分为多个“梯级单元”,实现洪水分段拦截、滞蓄与错峰排放,提升行洪效率。
  系统治理,重塑生态本色。设计团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流域“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为指引,注重恢复河流自然蜿蜒形态和断面多样性,科学运用植物护坡技术,布设水质监测点,系统修复水生态系统。同时,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了“以生态为基、以需求为要、以联动为魂”的实施方案,让曾经杂草丛生、乱石嶙峋的烂河沟变身成为生态健康、景观优美的绿色廊道。
  文化铸魂,唤醒乡愁记忆。设计团队深挖当地蚕桑文化、太极文化资源,将乡愁记忆融入景观打造。“桑韵庙垭”农桑旅游体验点再现传统农耕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蚕桑文化;“水映太极”文化长廊将阴阳和谐理念与灵动水景相融,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我们不仅解决功能性问题,更希望每处细节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情感。”设计人员杨荟颖的话,道出了设计的深意。这些文化节点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
  治水兴业,共享发展红利。设计团队前瞻性地将河道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融合,遵循“分期实施、综合治理、产业联动”原则,对水文化节点、滨水景观带、区域产业进行整体策划。通过生态、文化、产业多维联动,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目标。激活农田发展特色农业,李子村400亩荒地变身高标准农田和水产养殖区,稻油轮作、稻虾共生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旅融合撬动乡村旅游,金鸡坝农业示范园打造“四季景观”,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渠道,桑叶面、有机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大山,村民李茂兰靠网上卖桑叶面每月增收3000多元;养蚕大户刘玉芝借着良好水环境,将桑园扩至150亩,春夏两季售茧收入达20万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今年4月,项目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站在金鸡坝观景台远眺,太极河波光粼粼,彩色农田生机盎然,亲水步道上欢声笑语。从“涝洼地”到“聚宝盆”,从“隐患河”到“幸福河”,金鸡坝的蜕变,生动诠释了“治水兴村”的深刻逻辑。

  • 责编:
  • 来源:中交长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