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秦皇岛西港花园港池灯火通明,“交工86”拖轮稳稳地滑入大海。港池岸边,面庞黝黑的造船人难掩激动。
2024年底,一航局五公司船机中心受命为安哥拉卡约新港项目建设3类共5艘施工船舶。原本造船项目如期推进,今年2月22日,团队收到了安哥拉项目业主紧急发来的交付函,明确提出5艘船须在今年8月中旬集港,参与安哥拉11月举办的国家庆典活动。
“作为卡约新港建设的重要配套船机,这些船不仅肩负着提升安哥拉基础设施水平的重任,还要代表中国参加安哥拉国家庆典活动。船舶必须提前优质履约!”周例会上,船机中心党支部书记郝连军定下了目标。
同时建造5艘施工船舶,船机中心现有技术管理人员明显短缺。党支部迅速召开会议,围绕任务重、时间紧、资源少的困难研讨破解之法。
“外部招聘耗时久,且新员工也需要大量时间磨合。”讨论会上,党小组组长尤建军说道。对此,执行经理马在新提出了新思路:“现在水上施工不算忙,不如调些船员补充造船人手。”总工程师郭振生补充道:“船长、轮机长熟悉船舶管理,选一批党员船员参与造船,不仅造船任务有保障,还能针对设计提出更多优化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造船方案不断完善成型。
船长、轮机长、大副……很快,8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党员加入了造船队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党支部将一线造船力量编组成了“造船项目临时党小组”,并召开会议确定分工,分别承担起建造技术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面对上百份拖轮管路图纸,船员张文杰接管了严重滞后的审核工作。手握3份一级建造师证书的他,是团队公认的“状元船员”。一次复审中,张文杰敏锐地察觉出潜在隐患:主机燃油回油管穿进了润滑油循环舱,可能导致7吨润滑油受燃油污染,威胁发动机安全。“一旦发动机‘拉缸’报废,后果不堪设想。”张文杰说道。由于他及时将审图情况上报,成功避免了一起因设计导致的船机设备事故。
此外,有着30年航海经验的老船长周福江化身“监理”,负责检查船舶焊接质量,并针对涂装厚度及表观状态作检测。为了不耽误造船进度,他每日在2艘拖轮上下穿梭,运动量相当于反复攀爬二十几层楼。在周福江等人的汗水浇灌下,优化警示铜铃、调整救生筏开口朝向等20多项合理化建议陆续被采纳。
凭着团队的冲劲儿,造船作业逐步进入快车道。“我准备提前草拟船舶交接方案,把工作尽量做到前头。”眼看船舶下水指日可待,在党小组会上,张文杰又立下了新目标。周福江也不甘示弱,开始为安哥拉船员撰写拖轮驾驶培训材料。
在造船任务最关键的时刻,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们“人尽其才”,成为推动任务进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5月底,“交工86”“交工87”2艘全回转拖轮顺利下水,较常规周期缩短30%,船体完整性更是远超行业均值。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同志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们用实干与担当,为团队注入了强劲信心——5艘船的如期履约,已成为他们触手可及的目标。
责编: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