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鳌江入海口的龙港新城,浙江龙港市产业经济发展中心如璀璨明珠,镶嵌于高楼之间。望着眼前这一幕,四航局项目负责人徐良炳感慨万分:“这颗‘海贝明珠’见证了我们4年的拼搏与汗水。”
四航局承建的龙港市经济产业发展中心是龙港新城的标志性工程,总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高46.5米,由南北2栋办公楼和1个球形会议中心组成。南北楼如双手环绕,托举着球形会议厅这颗“明珠”,整体造型恰似“海贝含珠”,故被誉为“海贝明珠”。
4年前建设团队初到龙港时,现场还是一片滩涂。“工程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下方地质以流塑状淤泥为主,属于高含水量、低透水性的软土地基,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徐良炳回忆道。
为此,项目团队将桩基施工区域划分为近70个小型区块,用三轴搅拌桩加固地基,形成环形施工便道。同时,在软土基坑施工中采用跳仓开挖法,将基坑划分成多个独立仓格,按照“隔一挖一”顺序开挖,每完成一仓立即浇筑混凝土底板,利用已浇仓体作为相邻区块的临时支护。该方法通过分仓约束,将基坑暴露时间缩短40%,有效控制淤泥质土变形。针对土层位移引发的滑坡风险,项目部还建立了位移监测机制,并同步采取临时加固和堆载反压等措施化解风险。
桩基施工完成后,主体结构施工稳步推进。“海贝明珠”采用钢框架结构,南北两侧大楼之间由连廊连接,但连廊结构为镂空设计,悬空位置让空中安装缺乏支点。
“我们可以在地面拼装,然后再将连廊整体提升到大楼东西侧之间,在空中完成‘牵手’。”徐良炳下定决心。为保证总重约490吨、提升高度42米的连廊施工安全与精度,团队在地面完成拼装后,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以液压提升器作为提升机具,柔性钢绞线作为承重索具,实现毫米级同步精度,将钢结构缓缓提升至设计标高。团队还融合BIM建模与有限元分析技术,全面预演提升轨迹,部署十余个应变监测点实时采集数据。最终,两座连廊在42米高空中完成2毫米高精度的“云端牵手”。
项目团队旋即投身球形会议厅幕墙施工攻坚战,迎接97块定制曲面玻璃的安装挑战。为确保龙港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如期在中心召开,项目部需在3个月内完成幕墙交付。“每块玻璃的弧度、尺寸独一无二,安装精度必须达到毫米级。”徐良炳强调道。
项目团队以3D建模及BIM技术为核心,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精准放线定位,为每块玻璃“量体裁衣”。从设计阶段起,团队便通过虚拟空间对建筑进行全维度模拟分析,精确计算每块玻璃的安装位置、角度等参数,提前预判并解决潜在施工问题。在玻璃生产环节,团队将现场实测的龙骨安装尺寸与生产设备数据无缝对接,实现材料加工的精准控制。历经90天鏖战,这颗直径75.4米的“海贝明珠”终于披上流光外衣。
今年5月,曾经的滩涂已蜕变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海贝明珠”流光溢彩,照亮了龙港这片充满活力的改革热土。
责编:
来源:四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