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倾洒在韩国仁川新港航道,天航局“天骥”船宛如金色巨擘,在波涛间有条不紊地展开疏浚作业。项目经理武阳欣慰地说道:“经过多次调试优化,施工参数稳定,工序衔接紧密顺畅,我们的阶段性成果超出预期标准。”
在韩国西海岸,天航局参建的仁川新港航道延长及中心疏浚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这项总疏浚量约430万立方米的工程,建成后将为韩国新万金开发区建设提供充足陆域,形成集高科技开发、现代化工业区、新能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东北亚经济中心”,成为引领韩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施工区复杂多变的土质成为工程推进的“拦路虎”。该区域上层土质以粉质土为主,夹杂少量黏土及淤泥、细粉砂。粉质土颗粒间黏聚力弱,疏浚时极易受水流冲刷,导致泥土难以有效收集输送。
“天骥”船的横移速度、吸入真空度等参数,对施工效率与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2024年12月,面对上层粉质土难题,武阳带领团队扎根现场昼夜攻关,发现船舶在每分钟18米的常规横移速度下,粉质土区域土体暴露时间过长、流失严重。
经反复研讨,团队决定改造设备传动系统,重新设计齿轮组并调整传动比,在确保设备负荷前提下将横移速度提升至每分钟20米,使单位时间作业面积增加10%。改造过程中,团队严格核算数据,全面测试零件强度与耐用性。历经月余,新传动系统成功投用,“天骥”船疏浚作业时,挖掘设备快速掠过土体搅起吸入管道,土体暴露时间缩短30%,施工效率整体提高20%。
攻克土质难题后,海底沉船、块石等障碍物成为新挑战。武阳组织技术骨干研讨方案,团队成员从地铁盾构机应对复杂地质的刀盘防护设计中获得启发,系统研究防冲击材料及绞刀结构力学原理,设计出加装防石板的绞刀结构。经过大量抗压、抗冲击模拟试验,最终选定兼具高硬度与良好韧性的特殊合金材料制作防石板,既能抵御障碍物冲击,又可耐受复杂海洋环境腐蚀。改造后的绞刀在保护设备完好的同时显著提升船舶产能,施工进度加快15%,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施工中,技术团队还发现现场管线弯折角度达45度,导致黏土极易堆积。通过测量计算,团队将原本在栈桥处迂回的水上管线调整为直线铺设,长度达674米。水下管线则避开海底复杂地形重新规划走向,沿相对平坦的海底区域铺设2300米。重新布局后,管线弯曲节点大幅减少,弯折角度降至20度,既降低管线阻力又规避堵管风险。
截至今年2月中旬,仁川新港航道一区已高标准通过验收,完成疏浚量126万立方米,较原计划提前10天竣工,质量检测合格率由90%提升至95%。“我们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向第二阶段全力冲刺,让后续工程高质量收官。”武阳的话语铿锵有力。
责编:
来源:天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