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沉管“滴水不漏”
发布时间:2025-04-10
分享到:

  3月的潭洲水道,清波微漾,宛若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长卷。“太好了!沉管通过最后一道水密测验,具备下水安装条件。”项目经理徐波紧盯着测试数据,声音里难掩兴奋。在他身后,4节巨大的混凝土沉管静静卧于干坞之中,等待出征的号角。
  由一航局承建的伦桂路工程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路线全长2.23公里。其沉管隧道横穿潭洲水道,是国内单孔跨径和横截面最大的内河公路混凝土沉管隧道,由3个标准管节与1个短管节组成,总长316米。作为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的关键工程,它的建成将打通区域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2024年6月,项目将建设关键点聚焦在即将浇筑的4节万吨级沉管上,只有确保沉管“滴水不漏”,才能在潭洲水道成功拼接起一条水下长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量管控必须从源头抓起。”徐波说道。在水下,混凝土沉管隧道哪怕出现一条细微裂缝,都可能导致渗水,影响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沉管浇筑前,针对分层浇筑方案易因接缝导致混凝土开裂的质量问题,徐波提出借助液压台车实施全断面整体式模板浇筑工艺,有效控制裂缝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保证沉管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拌合过程会放热升温,若控制不当就会产生裂缝。”项目总工程师张怡戈介绍道。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通过理论建模计算进行水化热理论验证。在利用制冷系统降低原材料温度的同时,掺入高效缓凝剂控制混凝土前期升温速度,并实时测量混凝土入模温度,依据反馈调整降温冰块用量。
  张怡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智能温控养护系统: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覆盖高分子养护膜减少水分蒸发,在沉管外表面敷设10厘米砂浆层保湿,两端开口处悬挂帘布减少外界温度波动对沉管的影响,内部设置超声波加湿器动态调节,多重措施共同构建起一个三维养护体系。为实时监测养护效果,张怡戈在沉管各方位布设温湿度监测系统,一旦砂浆出现干燥升温现象,系统便自动报警并启动喷淋,确保养护质量。2025年2月,沉管完成养护,混凝土表面平整如镜,效果良好。
  沉管安装前,需在两端安装钢封门确保密闭,水下对接后再从内部拆除形成无水通道。整个过程必须保证沉管密闭性,否则一旦发生水下渗漏将极难补救。为此,张怡戈决定对沉管进行“体检”:向干坞内注水,分别测试水深4.5米、7.5米、11.5米时沉管的密闭性。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有无渗漏情况,项目团队在沉管内部安装了一套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渗水便立即报警。
  2月28日,干坞虹吸注水,第一次注水测验开始,万吨沉管仿若巨龙入水,张怡戈安排技术员组成专项小组,轮班24小时盯控。27天的测试期结束,一份完整的测试报告呈现在徐波面前。数据显示:沉管内外部结构完整,无渗漏现象,达成了“滴水不漏”的质量管控目标,满足沉管安装要求。
  万事俱备,国内最大断面的混凝土公路沉管安装在即。“我们计划4月上旬进行首节沉管安装,在今年端午节龙舟开赛前将全部管节安装到位。”徐波望向波光粼粼的潭洲水道,眼中满是期待。

  • 责编:
  •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