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创新解挖泥难题
发布时间:2025-03-27
分享到:

  “现在每天可挖1.6万立方米的泥砂,相较于原来效率提升了8倍,终于把它“拖拖拉拉”的毛病给治好了!”在四航局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看着高效施工的“天诚3”挖泥船,项目经理杨文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含1个20万吨和1个15万吨集装箱泊位,建设过程中需将港池挖到水下18米,才能满足大型货轮靠岸,然而工程地处火山地震带,近海岸施工区域泥沙中嵌有大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火山岩石,最大岩块堪比轿车轮胎大小。
  在“天诚3”挖泥船开始首轮作业时,泥泵经常会被直径超过30厘米的石头卡住,工人不得不停泵进行掏泵清理。“有时几分钟就得停泵一次,作业效率仅有正常时的十分之一。”项目经理助理詹裕荣忧心忡忡地说。若不改变现状,项目疏浚任务将难以如期完成。
  “要想顺利推进施工,首先得把‘拦路石’处理掉。”施工策划会上,杨文杰说道。项目部随即成立了攻坚小组,查看了“天诚3”挖泥船的作业系统及相关数据,团队决定制作1个带有液压闸门的过滤装置。泥砂和石头在进入装置后,栅栏将阻挡大于30厘米的石块进入泥泵,而较小的石头和泥砂则通过栅栏排出去,只要打开装置下方的阀门,堆积在2道栅栏中的石头就可以排出。
  接下来,1个长3米、宽和高各1.3米的长方体栅栏很快被制作完成,组装过滤装置后当即投入了试验。可令团队失望的是,没多久过滤装置就发生了堵塞现象。原来绞刀的吸力太大,大小不一的石头同时被吸进过滤装置后,由于位置有限,大的石头沉不了底,小的石头通过不了造成堵塞,挖泥船的作业效率还是提不上去。
  “看来光是拦截还不够,得想办法继续升级。”詹裕荣说道。一天午餐时间,当看到食堂使用破壁机高速旋转切割果肉时,詹裕荣灵光一闪,立刻掏出手机找出设计图研究起来。“既然拦截不成,那就把大石头全部碎掉就彻底解决了。”结合实际反复研究后,他在第一道“栅栏”位置加装破碎机,石头进入装置时,大尺寸的石头会被破碎成小石块,随后可以随着排泥管一路畅通抽运至陆域吹填区。
  詹裕荣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认可,团队对各种破碎机进行了研究,发现齿辊破碎机最为合适。但传统以电力驱动的齿辊破碎机只能在陆地上使用,难以进行水下施工,攻坚团队再次出击,将齿辊破碎机的驱动从电力改成液压,实现了水下破碎。

  改进后的破碎装置投入使用后,效率呈数倍飙升,疏浚工作较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完成。不仅如此,此项工艺创新为项目节约成本超过500万元。 

  • 责编:
  • 来源:四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