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项目综合部员工兼通讯员杨佳怡难掩兴奋,再次拨通了师傅鞠颖的电话:“师傅,益阳资江风貌带项目的宣传视频,我已经改了4版,这次一定没问题。”尽管鞠颖因工作变动已离开项目部,但师徒间的“成长热线”热度始终不减。
时间回溯到2023年盛夏,大学刚毕业的杨佳怡经过入职培训,被分配到二航局益阳资江风貌带项目从事综合管理工作,其中一项工作职责就是把项目建设故事讲好。该项目涵盖“水、岸、路、园、桥、隧道”,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子项多,新闻宣传任务重。为帮助杨佳怡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并适应工作节奏,项目决定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党支部副书记鞠颖担任她的师傅。
鞠颖给杨佳怡布置了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采写项目副经理张学彬的故事,并参加二航局主题演讲比赛。交稿日期日益临近,杨佳怡对张学彬的采访还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写稿进度严重滞后。
杨佳怡紧锁的眉头被鞠颖看在眼里,她耐心地给出建议:“采写工作,重点在于先采后写。”当天下午,杨佳怡前往张学彬的办公室采访。可谁知刚进门3分钟,便吃了“败仗”而返。“采访可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应该注意引导和挖掘细节。”说罢,鞠颖便进行了一次采访示范。从初入职场的感受,到工作中遇到的困扰,鞠颖巧妙提问,引导杨佳怡分享了不少生动的细节。杨佳怡在完善采访笔录的同时,也开始学习揣摩采访思路。
依照师傅的教导,杨佳怡细致查阅了项目部关于张经理各项工作的记录资料,同时对周边领导同事进行针对性询问,将收集的多方面信息整合分析,勾勒出张学彬雷厉风行又低调谦逊的形象,并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此前连续多日混乱的思路瞬间清晰起来。
再次采访时,杨佳怡模仿师傅的思路抛出一个问题:“张经理,面对外部对接协调部门多、内部精干力量被调走、工作量大的子项目沅江集散中心,您是如何带领团队解决工作困难的?”这一问,打开了张学彬的话匣子。杨佳怡趁热打铁,追问他从路桥工人到业务骨干、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的经历。张学彬回忆起初入工地时,在施工现场反复钻研的日夜;谈到入党时,对责任与担当的全新感悟。通过有针对性提问和面对面交流,两个小时后,采访工作顺利完成,素材得以积累,杨佳怡也在脑海中逐渐勾勒出文章的清晰框架。
初稿终于完成并提交。可鞠颖看罢,提出两个问题:“标题不够吸引人,人物形象不够丰满。”通过反复琢磨,杨佳怡将人物特质凝练在标题中,又通过串联人物的经历体现成长路径。如此,一周内杨佳怡将文章又修改了3次,渐渐地,她也从这循环往复中不断完善,品出了师傅的良苦用心,师徒二人也建立起深厚的默契。
此次征文顺利入选演讲比赛环节。经过几次演讲训练后,杨佳怡却因紧张而有些气馁。鞠颖鼓励道:“多锻炼几次才会进步,慢慢来,别有太大压力。”在师傅的不断鼓励下,杨佳怡提振精神,通过梳理稿件大纲、对镜练习、模拟演讲,从最初的声音颤抖、忘词卡顿,到能够流畅且富有感情地讲述,顺利完成演讲比赛。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杨佳怡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兼职通讯员。“师傅,上次跟您说的宣传视频已经成功发布啦!”鞠颖不由打趣:“小同志,进步明显呀!”杨佳怡笑眯了眼:“师傅教会我本领,我现在是越战越勇了。”
责编:
来源:二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