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入海口,春阳正炽。在狮子洋通道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施工现场,一场与高温的“博弈”正在百米高空上演。
“快在搅拌的混凝土里加冰!”二航局狮子洋大桥项目技术员周扬帆的呼喊声穿透设备轰鸣。搅拌控制室内的电子屏上,21.5摄氏度的红色数字不断跳动,距离21度的出机温度红线仅差0.5度。这惊心动魄的0.5度,牵动着这座世界级桥梁“筋骨”的质量。
作为珠江口第一条双层过江通道的关键节点,狮子洋大桥西主塔以342米的“身高”刷新组合桥塔纪录。其“骨骼”采用C80海工混凝土构筑,这种抗压强度达80兆帕的超级材料却对温度异常敏感,即在高温环境下,其内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与外部环境形成温度差,极易导致开裂。
“广州全年超200天气温突破30度,混凝土浇筑就像在高温天气做冰雕。”项目副总工程师田飞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为了给混凝土降温,项目团队量先是在骨料仓顶架起自动喷淋系统,粗骨料进入风冷机接受“速冻SPA”,出仓温度降到10度以下。随后制冰机与冷水机组联袂作业,每立方米混凝土添加150公斤冰屑,配合低温拌和水。最后,运输罐车被披上银色“防晒衣”,超大容量保冷料斗会将混凝土温度波动控制在3度以内。这套“降温套餐”成效显著,混凝土出机温度稳定控制在18度,较设计要求足足压低3度,为应对后续工序的温度爬升筑起安全缓冲带。
在主塔第18节段施工现场,一座银灰色智能浇筑平台宛如机械章鱼,伸展着分料管环抱钢壳节段。这个由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正在改写传统浇筑模式。“以前采用人工方式测试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费时费力,整体施工效率极低,很难满足施工需要。”田飞轻点平台监控屏,3个嵌入式传感器实时回传混凝土入模温度,配合红外热成像仪扫描,任何温度异常都无处遁形。更精妙的是,流量控制系统能根据混凝土扩展度自动调节下料速度,确保每层浇筑厚度精准控制在30厘米以内。
会议室里,项目技术攻关小组对C80混凝土浇筑进行了总结。在智能平台护航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均控制在25度以内,C80混凝土的扩展度、离析率、温度变化及力学性能等13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一个个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化作桥塔表面均匀密布的气泡间距,见证着毫米级的品质管控。
目前,狮子洋大桥西主塔已完成第18节段混凝土浇筑。C80混凝土在钢混组合索塔中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做到良好外观控制,更做到了内部质量达标,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了实操借鉴。
责编:
来源:二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