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上的“小蛮腰”
发布时间:2023-05-31
分享到:

  今年4月初,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5座主塔封顶,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走进项目,深入探索这个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的建设秘密。提前两个多月率先封顶的中交路建高栏港大桥项目以一项项原创工艺助力东主塔拔节生长,创造了属于中交路建的“黄茅海速度”。
  超级工程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艰难。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独柱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东主塔总高254.7米,设计采用混凝土空间曲面圆端形独柱塔,结合中西方美学,以及“圆”“柱”景观造型元素,创新采用纤腰型独柱式形式,有海上“小蛮腰”之称。
  “说实话,刚看到设计图纸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儿棘手。我们建设的大桥不在少数,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主塔造型,但是这么独特的空间曲面异形主塔比较少见。”项目总工温东昌如是说。区别于传统主塔的端方与规则,异形主塔形状的纽绞与渐变带来了节段模板的多样性。“没有一个截面是一样的,从上到下做200多米一整套模板的话,代价太大。”
  “想要精准实现主塔的空间曲面线型变化,我们必须‘毫厘必争’。”中交路建华南公司总工程师吴健在研讨会上强调,“传统的工艺恐怕不能满足需求,或许我们可以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找找思路。”
  在对新技术的大量调研后,项目技术团队开始琢磨起刚刚搭建的基于BIM技术加持下的线上管理平台。很快,BIM模型数控精雕系统进入团队视野。“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高精度智造每一节段模板,保障主塔变幻的外形能完美展现。”项目负责人曾俊杰说道。
  项目团队创新使用木质模板建造混凝土塔,根据主塔不同截面累计数控塑形约21600块模板,并联合国际知名爬模厂家,将外模分为24片弧形板片,通过数控雕刻机切割造型木精准实现弧形,随着爬升截面尺寸变化,模板逐层裁切或替换,模板爬架平台也随之变化,实现了海上“小蛮腰”主塔一爬到顶的目标。
  刚松了一口气,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乱了现场施工节奏。“大风暴雨让我们在栈台上站都站不稳,更不敢说爬到高空作业。”“在深水海域上的高空施工本来就顶着很大风险,台风来了,我们只能停工。”“台风的频发,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以往陆地施工成熟的吊装工艺也没有了优势。”面对安全与进度的双重压力,各部门负责人在每月一次的施工经验交流会上激烈讨论着。
  “这也倒逼我们走出舒适区,在建造工艺的创新迭代中寻求突破。”时任项目负责人曾柯林回忆道。
  数十次的研讨中,项目团队深层次解析曾经在贵州鸭池河大桥和内蒙古西拉沐沦河大桥中使用过的“节段钢筋整体吊装技术”施工经验,在BIM技术的加持下,将主塔分为无数个钢筋节段,在塔下进行节段钢筋的整体预制,减少高空作业人员60%以上;再使用大型动臂吊“一勾吊”整体吊装对接,吊装时间由4天缩短至1天,创造了从8天一节段至5天一节段的“黄茅海速度”。
  夕阳下浩瀚无垠的黄茅海海域,5座主塔形如少女曼妙的身姿,亭亭玉立于蔚蓝海面,两侧的“Y”字型桥墩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形成流畅的韵律。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王伟)

  • 责编:
  • 来源:中交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