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起水中“拦路虎”
发布时间:2023-05-09
分享到:

   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二航局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工地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唯有下水滑道区域冷冷清清。“大型沉箱犹如一只‘拦路虎’盘卧在水中,阻挡着新建下水滑道施工。”项目经理谭永安皱着眉说道。
  沉箱移除一直是行业难点,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要新建下水滑道,但是滑道的一端是已建成的由3座大型沉箱构成的滚装码头,一个沉箱就有4层楼高,重达500吨,相当于一百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更让项目团队感到棘手的是,因海水腐蚀性强,钢制的沉箱结构岌岌可危,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稍微移动就会面临着崩塌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沉箱移除难度和安全风险。
  随着工期一天天逼近,沉箱移除已迫在眉睫。项目团队最先想到用传统的绳锯分块切割沉箱工艺,利用锯子将沉箱分割成小块后再进行打捞。然而,水下固定绳锯转向轮十分艰难,绳锯也经常卡住无法处理,分块切割犹如“蚂蚁啃大象”。项目团队只能重新查阅资料,但可供参考的案例寥寥无几。“解铃还须系铃人,沉箱怎么安装下去的,我们就怎么回收上来。”多次技术研讨后,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子侠提出的整体回收思路得到团队一致认可。
  但方案实施并不顺利。新方案需要对沉箱墙壁环境进行全方面调查。然而潜水员初次下潜后发现,几十米深的水下能见度极差,水文资料又不足,如果继续贸然潜入调查,就如同“瞎子摸象”,很容易遇到外漏钢筋头、尖锐块石、回旋急流等危险。
  如何摸清水下结构情况成为谭永安日思夜想的难题。偶然间,谭永安从航拍无人机得到灵感。“如果能像无人机那样悬停拍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项目团队借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经验,自主研发了水下智能可视化设备,该设备不仅拥有高清的“眼睛”,还能在暗流湍急的水下“行止平稳”。技术人员只需通过遥控器操控设备进行水下位移,实时画面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至电脑终端,完美解决了水下沉箱环境的调查问题。
  经过多次水下可视化物探后,沉箱周围障碍物均已清理干净,具备起重吊装条件。但很快,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吊装需要重新在沉箱墙壁上钻取吊装孔,使用的水下电锤震动幅度太大,极易发生漏电风险。
  “能否不用电,改用其他动力?”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可以试着将电锤改成液压轴承方式。”这种方式就好比用风带动风车转动一样,利用液压水流驱动涡轮叶转动产生动力,并不直接使用电流,杜绝了漏电危险。循着新思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经过反复试验优化后,谭永安带领团队用液压机改进了水下电锤。使用时只需将液压水钻机附着在沉箱墙体,环切刀片通过导向架匀速钻进,就能顺利完成钻孔任务。
  2023年3月,随着“粤广州工0089”起重船吊钩缓缓上升,“拦路虎”成功被整体移走。“新方案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填补了国内水下智能化拆除大型水工结构的技术空白。”谭永安自豪地说。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王伟)

  • 责编:
  • 来源:二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