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军澳大桥亮绝活儿
发布时间:2023-03-06
分享到:

  12月10日,振华重工参建的香港将军澳跨湾大桥举行通车仪式。作为香港首座由内地企业独立承建的大型桥梁,将军澳大桥一通车,就引得当地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谈起大桥建设,项目负责人何其自豪地说:“为了大桥高质量建设,振华重工可是使出了好几项‘绝活儿’。”

  2018年2月,振华重工开始对接将军澳项目。接洽过程中,营销经理诸承哲得知大桥的蝴蝶型双拱计划采用一种新型钢材。“这种超高强度钢在桥梁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应用,我们的竞争对手打‘退堂鼓’了,这正是振华重工的机遇!”凭借曾采用新型钢材生产“振海”系列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等海工领域的应用经验,振华重工顺利中标,开启了超高强钢在桥梁领域大规模运用的创举。“这种钢材韧性好、强度高、重量轻,但是不容易焊接,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已经有了大规模焊接的技术优势。”项目副总工许彬说道。在经过多次试验后,由新型钢材制造而成的万吨钢桥“诞生”了。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桥位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对香港市容市貌的长时间影响,振华重工又拿出了一项“绝活儿”。大桥主桥的生产制造在振华重工江苏南通生产基地完成整体拼装,再以整桥的形式发运至香港施工现场。以往的建设方法是将桥梁拆分成多个小节段,陆续发往施工现场,再进行吊装、合龙,由于水上吊装作业受浮吊数量及吊重、运输船运输能力的影响,常常只能单个节段循序吊装。项目团队为提高效率,将大桥主桥整装工作超九成的工作量转移至厂内,凭借对生产场地两台1200吨龙门吊的灵活运用,实现一个主体和一个分段同时组拼,不仅减少了钢箱梁支架的使用数量,拼装效率更是提升了三倍。
  2021年1月,将军澳大桥主跨在南通基地完成总拼,整装发运成为又一技术难题。大桥主跨长214米,总宽69.6米,主跨及海运支撑架总重约13000吨。如此大重量又如此大跨度的整桥发运在国内尚属首次,装船和运输一点都不能马虎。从主桥卸载地至“振半潜驳1号”运输船,距离近150米。为了滑移装船作业顺利进行,滑移总指挥罗传正和副总指挥任志明选择利用胎架进行总装,这样只需在滑移前将胎架替换成海运支架,即可滑移装船,不但降低了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还减少了码头的承重。事实证明,这种滑移方式高效、安全、可行。在团队成员的协作配合下,经过近6个小时,主桥顺利“走”完近150米的行程,成功登船。
  2021年2月,将军澳大桥主跨初绑扎完,经过近10天的拖航,于2月16日抵达香港。但是,这座13000吨的庞然大物连振华重工建造的“海上大力士”“振华30”轮起重船都无法将其吊起。对此,项目团队拿出了在海域安装大型换流站和升压站时使用的“浮托法”。“浮托法”是利用海洋潮汐涨落变化,配合船舶调载,将吊装目标整体安放在水上或岸边支撑基础上实现吊装任务的一种安装技术。这次能拿出这个“绝活儿”,也正得益于振华重工此前在海工领域积累的经验。
  现场安装的关键时刻终于到来了。2月26日清晨,现场安装准备就绪,锚机将运输船移进桥位大致对位后,不断精调位置。位置调整完毕,根据潮水涨落规律,在锚机和千斤顶的配合下,运输船连续进行压载作业,确保桥位安装作业环境平稳可控。下午1时,运输船与近万吨的主跨钢拱桥顺利分离并移出安装位置。至此,持续6个小时的主拱安装作业结束,大桥顺利落桩。落桩后,桥位附近水域恢复通行,航道上的船只来来往往,“举重若轻”的大型安装作业并没有对航道造成太大影响。
  如今,将军澳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在大桥入口处的一块展示牌上,振华重工作为大桥的参建单位被提名展示,向香港人民交出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冉宏华)

  • 责编:
  • 来源:振华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