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临黄河特大桥的毫米级顶推
发布时间:2022-11-18
分享到:

  2021年12月底,山东地区气温持续降低,但一公局集团承建的沾临黄河特大桥上却是一派火热,来自全国的500余名桥梁专家对大桥创新运用的大吨位、长距离、全断面顶推施工技术赞不绝口。

  沾临黄河特大桥为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主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全长962米,主跨为442米,是黄河下游跨径最大的桥梁。项目建设伊始,项目团队便在主跨梁体架设方案上力求卓越,摒弃了传统的水上运输、吊装方法,选用顶推施工。“传统的顶推施工要先进行下部钢箱梁顶推,再进行桥面盖板叠合,施工周期长,无法满足通车工期要求。”项目总工程师王东伟看着初版顶推方案皱起了眉头,并萌生了将钢箱梁和桥面板同步顶推的想法,但这也对桥面板的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多方比选,具有高耐久性和低重量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技术团队的首选。经过多次试验确认,该混凝土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桥面板厚度由40厘米减少至17厘米,自重减少30%,让同步顶推施工有了可能。项目开始利用BIM技术同步推演,经过多次微调,最终将大桥顶推分为20轮次,共设80个节段,每个节段重340吨,累计重量2.7万余吨。面对超长距离、超大重量、全断面顶推施工,项目团队详细梳理各项施工难点,围绕力度、速度、精度三个方面开展微创新。
  “大桥共设有近百台千斤顶,一旦受力不均匀,极有可能发生桥梁倾覆。”王东伟说。为此,技术团队历经33天科技攻关,打造出一款智能化报警器。报警器安装于每台千斤顶和主梁上,并将数据传输至顶推系统,可实时监测主梁各受力点情况,出现异常便自动报警并停止作业。百台千斤顶设备终于实现步调一致、均匀受力,确保了主梁的平稳前行。
  尝到甜头后,项目团队又开始琢磨如何让顶推施工从“走起来”到“跑起来”。技术团队重新梳理全部工序,把攻坚目标集中在耗时最长的主梁组拼上。王东伟从女儿玩的积木里找到了灵感,对工艺工序进行了全新升级——先在后场将钢结构整体成型并涂装,再分拆运至前场二次拼装,最后对面板和钢构件按模块运输、吊装,在桥头“搭积木”成型。桥头作业平台科学划分为组拼、养护、顶推3大区域,实现了流水线作业,减少了施工现场工作量,并将最大吊装重量降低至80吨,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节约了施工成本。
  超大工程的顶推,整体施工精度必须达到毫米级,才能确保主桥与引桥成功“牵手”。为此,项目团队将北斗定位系统与无线视频监控喊话系统进行创新组合,研发出顶推智能管理系统,实时采集顶推过程数据,操控端与施工现场互动互联,实现了全方位盯控和无障碍沟通,有效保证了施工精度。
  如今,沾临黄河特大桥已经成功横跨黄河,工期较预计提前了整整半年。“我们开创了黄河下游组合梁斜拉桥顶推施工之最,实现了中国桥梁建设又一次全新跨越。”王东伟兴奋地说道。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冉宏华)

  • 责编:
  • 来源:一公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