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的“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2-07-07
分享到:

  “卢师傅,您的安全帽拿错了,这个才是您的。”有20多年工地经验的老师傅卢方海在项目进场的第一天就处处碰壁,刚要戴上安全帽,就被技术员陈毓凡拦了下来。

  “安全帽个个都一样,哪来那么多讲究?”卢方海表示不解。陈毓凡耐心地给他解释:“卢师傅,您看我们的安全帽上都有个二维码,工地上现在实行‘一人一帽一码’,个人信息、教育交底情况扫码就能知道,所以才让您换上自己的帽子”。卢方海常年在水工项目工作,钢筋绑扎、桩基施工可是一把好手。但随着国内传统水工项目的逐渐饱和,卢师傅也开始“转战”地下空间施工项目。
  三航局承建的厦门地铁4号线是一条厦门岛外的半弧形地铁快线,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岛内外的距离,形成厦门岛内外一体的“半小时生活圈”。安全施工是项目推进的根本保障,也是展示企业品牌的一张“名片”。施工现场通过设立安全宣传标语、人工安全交底、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的必要环节,可实践起来往往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将安全做到深入人心?”这是项目进场前困扰项目经理林四新的难题。
  一次周末陪孩子参观美术馆,一个小小的外挂式耳机讲解器给了林四新启示:参观人员走到哪,耳机里就会响起相关内容的讲解,直接明了。“工地上也应该配备这样的安全语音提醒装置。”林四新打定了主意。项目部很快就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安上了这种装置,当有人进入目标区域时,就会自动进行安全提醒,小小的铁盒子成了施工现场的“隐形安全员”。
  卢师傅刚进入围栏区域,就听到了“为了您自身安全,请勿依靠安全防护栏”的语音提醒。带“身份证”的安全帽、会“感应”的智能语音安全提醒,着实让卢师傅觉得新奇:“现在安全管理都这么智能了啊。”没等卢师傅缓过神,陈毓凡把他带到了工歇棚里,一边喊着“小胖小胖”,只见一个白胖胖、圆滚滚的机器人应了声“在呢”,便开始播放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本来枯燥繁琐的交底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除了安全交底,“小胖”还具备智慧工地介绍、安全管控标准化解说等功能,被技术员们亲切地称为“新工友”。
  项目部还在工地现场设置了“安全体验馆”,让参与者体验工地安全事故的模拟情形,科技手段和视听效果全面结合。卢师傅也体验了一把,当他脸色苍白地从VR设备下来时说:“这哪里是工地,这简直就是科技馆嘛,这样的安全教育想忘记都难啊。”
  最终,“折腾”一早上的卢师傅上工了,不禁感慨到:“本想着这个项目结束就回家休息抱孙子,可现在不行,我还得多干几年,看看工地安全施工还能变成什么新奇模样。”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孙亚龙)

  • 责编:
  • 来源:三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