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花湖机场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监控室内,机场场道工程施工实况、场内人数、作业内容等数据跃然屏上,精准地反映出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施工进度。
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所属民航建工参建的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机场,是中国民航局重点打造的“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可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使用需求。“作为国内机场领域首个全生命周期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工程,为了实现精确建模-按模施工-按模验评-按模计量支付的全流程应用,我们花费了不少心血。”项目主管施工员曹森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施工未动,建模先行,可机场场道全域建模对整个民航领域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场道是建模的重难点所在,但技术公司对施工环节和工程规范不够了解,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项目总工杨鹏举说。为了确保数据精准,攻坚小组按机场道面高程对场道模型进行切片,“就好比是‘庖丁解牛’,通过划分切片生成每块道面的建筑轮廓线,过程中再对参数进行微调校准,将每块道面有机整合到完整的跑道中,从而完成对每项作业的精确描述。”杨鹏举介绍道。凭借对场道的细致“解剖”,项目最终累计建模构件数量超800万个,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BIM引入全流程施工初期,项目作业人员无法适应新的作业模式,挑战接踵而来。“老李啊,这块道面应该预留机场光缆安装位置,你怎么全封住了,BIM模型已经提示会发生施工碰撞。”作业现场,曹森跟老师傅争论不休。为了避免老师傅们总凭经验想当然,项目在施工现场开辟出一块“试验田”,让BIM建模施工和传统按图施工两种作业方式来了一场“同台竞技”,经过一周的较量,BIM建模施工凭借预先发现施工碰撞、有效减少返工等优势获得了工人们的一致认可。这之后,强化BIM应用培训成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必修课。“每天下了班,作业人员都会主动要求加课,学习BIM施工。”曹森笑道。场道施工有了BIM的助力,推进效率大大提高,场道建设也步入快车道。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项目的BIM全流程打通,建设团队还将BIM技术引入到工程质量管控中,参与开发了在线质量验评系统,实现了质量管控的全过程追溯。有了BIM的加持,即使在竣工验收时,面对上百万张表单数据,验评系统也能“一码一单”运行自如,“就像是给每个构件发了张‘身份证’,想要调取哪个分部分项的验收数据,系统都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杨鹏举进一步解释:“每个工程计量构件进行独一无二的精确编码,赋予模型相关造价属性,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计量审计难度大的问题,为项目顺利竣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如今,项目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机场行业验收做好万全准备,助力花湖机场以崭新姿态全速起航。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许薷文)
责编:
来源:民航机场建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