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班’挡墙施工超过100米,这是一次飞跃啊!”一航局宾川河道治理项目部副经理夏可强,拍着‘振兴班’班长蜂国文的肩膀,眼神里满是鼓励。
蜂国文来自一航局定点帮扶的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北甸村。2021年8月,北甸村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的建筑施工公司——云南阳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完成了北甸小学“中交爱心食堂”和“中交一航水源保护地”两项工程施工任务后,建筑公司的村民们渴望着走出大山,参与更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只有到更大的项目,村民们才能学到更多技术,才能多挣点收入。”蜂国文坚定地说道。
2021年11月16日,在一航局协调下,宾川河道治理项目部接收了第一批来自北甸村的施工人员,还专门为他们成立了“振兴班”,10多名北甸村村民开启了建设新征途。宾川河道治理项目位于云南大理宾川县,距离兰坪县250余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桑园河等5条河流治理。为了让“振兴班”尽快进入角色,项目部第一时间开展了细致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可是在培训过程中,村民们都表现得非常拘谨,无论是否听懂,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夏可强意识到,村民们常年在大山里生活,突然来到陌生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加上有几位村民普通话听力水平有限,培训效果难以保证。有困难就想法子,夏可强灵机一动,找到了同样来自怒江州的傈僳族工人照顾“振兴班”的学习和生活。这批傈僳族工人是一年前项目部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特招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践,已经充分掌握施工技能,融入项目生活。在熟悉的乡音中,“振兴班”的紧张氛围轻松了许多,之前没有听明白的技术交底,在傈僳族工人的细心帮助下一一掌握,逐渐融入适应了项目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理论作基础,实践出真知。项目部分派给“振兴班”的施工任务是格宾石笼施工,首先要向网箱里码放块石,再将网箱封闭后形成挡墙,可有效阻挡水土流失。“对于‘振兴班’来说,控制好网箱尺寸还是有一定难度。”夏可强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果然,绑扎不够牢固紧密、绑扎距离控制不好,网箱的平整度不符合验收要求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让“振兴班”尽快掌握这项技术,项目副总工张浩然带领技术团队加强了“振兴班”工段的巡查和指导,耐心地向工人们传授小窍门,“在岸上量好每个格子的距离进行绑扎,绑扎完成后再放到河道里,码进块石”“石笼四周块石要保证大,面要平,石笼内部要使用小块石填缝,保证石笼的孔隙率”……为了起到激励作用,项目部还专门为“振兴班”量身定制了更优化的绩效考核指标。经过一系列举措,“振兴班”的验收合格率显著提升。
作为“振兴班”的班长,蜂国文成长最快。面对勤学好问的蜂国文,夏可强围绕项目管理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如何查看施工图纸以及如何使用施工软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一开始,蜂国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师傅赵洋仔细讲解道:“通过卫星定位,能在手机上显示里程桩号,看到工程的形象进度,以及我们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蜂国文才渐渐明白其中的奥秘,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不到一个月,就基本掌握了图纸和常用施工软件的用途。
经过一个月的磨合,“振兴班”的工作质效稳步上升。2021年12月12日,他们完全自主施工的格宾石笼突破100米的关键点。“对项目部来说,100米只是起步,但对于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们来说,却是迈出了一大步。感谢中交集团,你们是真心实意希望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人!”在项目部为“振兴班”召开的专项表彰会上,蜂国文的发言热烈又朴实。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尹训松)
责编: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