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打密排斜桩
发布时间:2022-01-04
分享到:

  一切准备就绪,沉桩作业正式开始。第一根桩被缓缓吊起,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测斜仪不断进行调整,不远处的山头上,2名测量员采用全站仪实时对打桩角度进行复测,确保万无一失。密排桩入海后,打桩锤先是轻轻一击,以固定方位和角度,之后慢慢加大锤击力度,吊桩、定位、打桩等一气呵成,沉桩完成。最后,现场的技术人员测得密排桩斜率与设计一致,大家都松了口气。
  第一根桩成功打了下去,可项目经理赵永斌却没有真正轻松起来。三航局承建的燕窝山码头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是全国在建的最大陆岛交通码头。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桥、码头和防波堤三部分,其中,防波堤下部基础的406根密排桩是项目施工的关键。由于海底地形结构起伏不平,项目设计大斜率桩数量较多,倾斜度达16度的桩有204根,桩间净距大多在15厘米以内,控制密排桩的斜率成了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精准控制斜率的前提是精准测量。项目团队经过前期三维模型演算发现,一旦测量精度出现哪怕0.1度的误差,都极有可能引起碰桩,影响码头结构的稳定。而风、浪、潮是东海“常客”,打桩船体时刻位于波动状态,想要实现精准测量实属不易。
  海上密排桩属国内首例,并无可供参考的经验。赵永斌组织技术团队展开研讨,罗列出多种测量方式,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房建施工中用来测量墙体角度的测斜仪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种测斜仪利用重力摆锤始终保持铅直方向的性质测得倾角,并在电子屏上显示倾角变化。赵永斌趁热打铁,马上寻找相关生产厂家,量身打造了一个适用于密排桩的测斜仪,并通过磁力吸附在桩体上。经试验,测量结果满足技术要求,斜率的测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于海上密排桩来说,一根桩斜率的微小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共406根桩按顺序打下去,小的误差累计到最后将形成巨大的偏差,并无法逆转。从1到406,怎样保证误差最小,成为赵永斌最挂念的事情。他带领团队一次次进行三维模型演算,最终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即采用隔桩跳打的方式,先施打岸侧密排桩,再施打海侧密排桩,保证两端的密排桩均匀排列在导梁或墩台内部,让误差无法累计,确保406根桩的斜率完全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内。
  历时半年多,406根密排桩成功入海扎根。技术人员完成最后的测量后,赵永斌激动地宣布,“精度符合要求,密排桩施工圆满完成。”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于泓园)

  • 责编:
  • 来源:三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