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钻机跑赢“接力赛”
发布时间:2021-07-29
分享到:

  “我们改良了钻机正好遇上‘接力赛’,打桩效率提升1倍,最终提前半个月完成了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有着多年桩基施工经验的项目总工程师程良学,一想起超深桩的打设过程,言语间依旧难掩激动。
  二航局承建的海口市中交国际中心项目,由1栋212米的钢结构塔楼和1栋商业裙楼组成。该项目共包括937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1米,钻孔深度超过70米。项目初期,团队采用大型旋挖钻机,一次性成孔大约7个小时,同时满足70米的钻深要求。但是受超长雨季的影响,作业时间大大减少,大型旋挖钻机已经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寻求高效率成孔方案势在必行。
  程良学带领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对旋挖钻机在不同地层钻进效率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当挖至贝壳碎屑砾砂地质时,钻进效率最低。该地质层的特点是岩层坚硬、透水性差,每次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才能钻透地层。项目团队经过查阅经典案例,决定采用适合贝壳碎屑砾砂地质的大容量、外带凿齿的新型钻头。可是,试验结果显示,新型钻头的钻进效率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技术攻关陷入僵局。
  “大钻机行不通,用小钻机行不行?”项目经理李兴旺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旋挖钻机越大,力矩越大,钻速也就越低,而小型旋挖钻机就具备钻速高的优点。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利用小型旋挖钻机加持新型钻头的方案逐渐清晰。经过试验,改良版旋挖钻机钻进效率高效,顺利解决了贝壳碎屑砾砂的地质难题。
  然而,小型旋挖钻机的最大钻孔深度只有50米,剩下的20米如何完成?在一次技术攻关会上,程良学提出的“两种钻机来场‘接力赛’”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具体就是先使用小型旋挖钻机钻进50米,解决贝壳碎屑砾砂的难题,再使用大型旋挖钻机,钻进到指定深度。
  新的施工方案确定了,可是,项目施工场地狭小的空间又给项目团队出了个新难题。项目区域东侧作业边界距离用地红线只有0.2米,西侧距离美舍河约100米,在2000平方米的作业面积上,249根灌注桩打设点极为紧凑。一旦打桩顺序不合理,就可能导致两台旋挖钻机在“接力赛”中窝工,如何合理部署打桩顺序,充分发挥两台旋挖钻机的效能成为大家需要攻关的重点。
  程良学带领团队成员再次发起技术攻关,经过研讨试验,大家决定在“接力赛”的基础上增加跳打法的施工工艺。跳打法是指打桩施工中,不采用相邻桩依次打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避免了桩基施工太近造成塌孔。项目团队通过反复建模试验,成功研究出了249根桩基的打设顺序。
  改良旋挖钻机跑赢“接力赛”,使每根桩的实际成孔时间缩短为1.5小时,每日打设桩基提高到了5根。海南省岩土专家孙凯介绍:“70米深桩稳定保持在每天5根的产量,这在海南省都属于首屈一指的速度。”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尹训松)

  • 责编:
  • 来源:二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