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股股甘冽的清泉从新铺设的水管流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黄大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多亏了你们来帮我们改造管道,让我们在旱季也能有充足的供水 。”近日,团结村村民们专程来到一公局集团贵州仁遵4标项目部,向建设者们表示感谢。
2018年底,一公局集团贵州仁遵4标项目入驻团结村,没曾想,在这里遇到了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黄大发带领群众用36年时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实现了村民千年的梦想,结束了草王坝村“滴水贵如油”的历史。黄大发也被誉为“当代愚公”,当地群众以他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老支书太了不起了。”项目部负责人杨兵说,“之前在媒体上看到过老支书的感人事迹,觉得靠双手在绝壁上凿出9400米的水渠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亲眼看到,感触很深。”
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后,杨兵就带着几名同事到村里拜访黄大发。“老支书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但依然关心着村民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用水的问题。”杨兵说,他们从黄大发口中了解到,“大发渠”虽然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用水问题,但水渠的末端还是经常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因为团结村的住户比较分散,水从山上往下流的时候,沿线的很多分支已经用去了大部分水量,特别是在旱季,源头的水变少,末端70多户村民的用水就成了大难题。
回到项目后,杨兵和项目同事就联系了当地乡镇的水利部门,开始策划起了为团结村解决旱季吃水难的事宜。连续多天,项目建设者和水利站的工作人员,反反复复地多次翻山越岭勘察地形,最终确定方案:在“大发渠”的源头安装一个强力加压泵,并沿着主渠铺设7公里饮水管到蓄水池。
“亲自参与了铺设水管,才终于体会到了黄大发在绝壁上修建‘生命渠’的艰辛。往下一看都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老支书带领村民打通这条水渠太不容易了。”项目部员工张继兵说。水源所在位置的海拔有1000多米,因为没有通往山上的路,把水管拉到山顶成了最大的考验。水管直径较大,都是靠人力拉,加上很多地方都是100多米高的垂直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悬崖。“大发渠”是沿着峭壁开挖的,宽度只能容下一人行走,项目部参与建设的30多人在铺设水管时,都是小心翼翼往前挪动。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加压泵安装和水管铺设的工作终于完成。当甘冽的泉水从水管中源源不断地流出,大家开心得像个孩子。“以前是黄老支书带领我们修水渠,现在是你们帮我们铺水管,都是大善举。”村民黄柳娅一边洗菜一边跟项目部员工说。她说,自从装上水管,水龙头流出的是“哗啦哗啦”的水,再也不会整天为用水发愁了,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水管铺设好不久,黄大发专程来到项目部表示感谢,并和村干部组建了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你们为我们解决喝水的大问题,我们也要尽力回报你们。”黄大发说,“团结村还是深度贫困村,希望项目部能排除万难,把高速路建好,造福老百姓。”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邓红叶)
责编:
来源:一公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