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召开总部部门务虚会暨战略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1-09
分享到:

  1月8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总部部门务虚会暨战略研讨会在中交大厦召开。会议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深入查摆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谋划公司2023年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海怀出席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子宇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出席会议。

   

  王彤宙在讲话中指出,公司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通过明确战略定位、把握经济周期、做强核心主业,确保2023年全年稳中求进,稳健经营。

  王彤宙强调,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推动八个方面的工作融合。一是实际管理与贯标体系相融合,要着力解决“两张皮”问题;二是业绩考核与薪酬及选人用人相融合,要始终聚焦业绩能力;三是战略规划与经营举措相融合,要拿出切实举措,确保战略落地;四是全面预算与实际执行相融合,要扭住全面预算管理这个“牛鼻子”,科学做好预算,确保合理可行;五是组织架构与目标责任相融合,要研判组织、目标与责任的适配性;六是投资效益与工程效益相融合,要处理好分类管理与统筹结合的关系;七是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相融合,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八是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融合,要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王彤宙还就2023年工作与各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在建立财务管理风控及预警机制、增强品牌管理意识、严控单位资本金规模投入、加大海外并购分析研究、通过法治化提振公司上下发展信心、建立海外员工差异化薪酬体系及流动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明确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坚持的发展理念。他要求总部各部门要做到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紧盯国际国内优秀企业认真对标,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王海怀在讲话中强调,公司上下要强化战略协同穿透,对“十四五”规划做适当的优化调整和修编,加强对二级、三级单位的主责主业管理,不断完善现代法人治理,加强绩效体系的贯通。要强化“五型”总部建设,用数据说话,持续提升工作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坚持“能放则放”,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提升工作协同度。要强化法治中交、大合规、大监督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避免违规经营、违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

  会上,公司总部18个部门、5个事业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大家立足公司战略、结合部门职责及重点工作,就公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意见和建议。

      

  办公室主任洪进:

  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开展科学决策问题专项排查,规范化、细化“三会”议事清单。加强政策研究、行业对标研究、重难点问题研究,使各项决策更加准确地贴近实际、付诸实践。进一步精文简会,推动总部运转高效有序,加快“三重一大”审批流程从OA剥离,加强跨部门的数据协同与共享,贯通“数据底座”。加强目标任务管理,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强化“首办责任制”的落地,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崔伟: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落实到公司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要狠抓战略“穿透”,抓关键、抓深度、抓协同,着力构建战略全闭环管理体系;要持续深化改革,扭住市场化经营机制“牛鼻子”,加快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做强做大发展基本盘;要着力增强股权投资价值,强化股权管理全生命周期管控。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中交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党委工作部部长田菊芳:

  推动新时代党建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公司党委“六化”要求:落实市场化要求,保证工作思路方法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落实国际化要求,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取长补短,并善于“一国一策”开展工作。落实专业化要求,建强专业机构和队伍,大力培育专业精神,注重总结专业规律。落实区域化要求,强化适应性组织设置,发挥区域统筹协调功能,促进实现“有效覆盖”。落实标准化要求,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与基层宣贯,确保刚性执行。落实信息化要求,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穿透有力。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慈正开:

  2023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建设“三大高地”“五大突破”的要求,以加强“六化”建设为载体,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做好“六个”进一步重点工作,即进一步健全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协同、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升级数字化支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三型”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财务资金部总经理李金明:

  2023年,财务资金部将持续深化全面预算,以高质量稳增长目标引领全年工作,优化指标体系,合理分解预算目标,增强预算管理的控制力与引导力;以“一平两控三降”为主线,强化资金预算,优化提级监管方式,全力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均衡协调;持续加强做实资产,压降“两金”占比,建立内部清欠规则,加快推动“快结算、强清收、抓去化”,建立重点客户信用评价机制,提升净资产创利能力;着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全面推行一键出表,提高财务云成果应用和财务报表编制效率。

  资本运营部总经理徐汉洲:

  2023年,资本运营部将持续探索市场化国有资本权益补充机制,提高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深化产融结合。践行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布局优质经营性资产,有效剥离低效、无效资产,提升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创造能力,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资本价值,助力估值回归;控制好新增涉房业务和涉房资产,持续满足涉房企业再融资合规性要求,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控制“认购基金+施工”类项目规模,防范金融风险。

  科学技术与数字化部总经理刘伯莹: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链长”单位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试点建设。提升国家级平台数量、质量和效能,着力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发挥好科协作用。落实技术管理法人主体责任,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协同推进管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交建云”,加快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

  纪委工作机构  纪委副书记路军:

  坚持以高质量监督执纪推动公司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落地。要强化政治监督,推动二十大报告和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做实日常监督,紧盯重点领域深化“靠企吃企”专项整治,紧盯各级“一把手”和项目监督,紧盯“黑名单”管理体系、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境外“四位一体”廉洁合规体系建设狠抓落实。要深化监督理念、优化2.0版大监督体系,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党委巡视办主任何建波:

  要关注经营指标后面的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和基本习惯。同时,也要注重制度有效性、简便性和可操作性,聚焦关键问题和关键事项制定制度,解决当前制度繁杂、无所适从的局面。对于巡视巡察,要在体系上下功夫,加强工作的系统规划;要在规范上下功夫,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要在流程上下功夫,全过程抓紧抓实。

  法律风控部总经理隋振海:

  进一步深化法治中交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理念,加速构建“四位一体”法治管理体系。加强法务合约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总法律顾问制度向基层单位和重大项目延伸,推进合同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强化重大案件处置,坚持法律纠纷案件“压存控增”,建立源头管理、动态监测、重点管控的长效机制。全方位推动合规管理融入治理、管理和系统,突出抓好海外和供应链等重点领域的合规管理,推进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提升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加快构建“大合规”管理体系。

  审计部总经理王永彬:

  推进集团子公司规模化,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若干个航母企业和旗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中交品牌估值化,分类分项估值,制定市场交易参考值,在收并购、股权交易中保护中交合法权益。新设单位初始投入减量化,严控初始资本金规模和实付节奏,避免资金沉淀、防止盲目投资。信息系统资源集中管理平台化,打造统一的集团大数据管理平台,破除“信息孤岛”,提高综合使用效率,更好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

  安全质量环保监督部总经理李灏:

  2022年,安全形势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可控。但与公司高质量发展亟需保持安全平稳环境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2023年,安监部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长远发展眼光,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狠抓“五个到位”和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深入落实,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双控”机制,提升境内外安全监管一体化,坚持标本兼治,全力化解难题、堵点。

  工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杨向阳:

  积极推进制度建设落地和流程信息化,两级总部深入宣贯督导制度落实。高效推动集团产业链协同若干决策意见落地见效,提升内部效率、增强内生动力。落实国资委要求,务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培育高技能工匠人才,完善分包合同条款延伸宣传和维权触角。完善各级职代会运作机制,重点抓好立案提案、建议案高质量办理和职工代表履职。深入推进做实资产、做优资本,成立专班督导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投资配置优质经营性资产,持续改善资产结构。

   

  海外业务部总经理王京春:

  深化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保一争”海外落地,为“三型”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作出贡献。要增强海外发展信心,2023年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海外业务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要完善“双循环”工作机制,促进国内优势资源向海外延伸以及海外对国内业务发展的推进。要推进公司内部协同发展,增进内部单位利益扭抱。要推进国际化属地化的人才库建设,打通国内外人才流通通道。要加快推进海外生产经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海外业务数据向驱动型管理、精细化管理转型。

  市场开发部总经理赵晖:

  近年来,经营工作在公司领导亲自谋划带领下,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业务结构发生实质性改善,经营成效显著提高。接下来围绕深化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三级公司在市场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强化项目经理部、项目法人的生产经营一体化职能,以生根促深耕。不断提升设计施工协同和业务板块协同能力,将中交特色经营之路越走越宽。高度重视大客户和部委科研院所常态化对接,加大“三新业务”市场资源投入,在重大工程获取和新赛道开拓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生产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刘连战: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制度要进行修改完善,适应管理现状。抓好规章制度执行,执行公司下达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基层。加快项目管理系统推广使用,推进业财一体化,为实现管理信息化目标和数字中交打基础。加强经营计划过程管控,以经济效益指标为核心考核。聚焦主责主业的关键性指标,使所属企业回归到主责主业。聚焦“一利五率”强化预算考核,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研究中心与分中心“1+N”工作模式,集中优势推进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卢耀军:

  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需要公司各部门协同联动,会同财务资金部,控总量、优增量,做好现金流和负债管控;会同市场开发部,做优投资布局,聚焦重要区域、重大项目;会同董事会办公室,明确各类平台、子集团的投资发展定位;会同资本运营部,盘活存量资产,明确认购基金模式审核要求;会同海外业务部,细化境外投资区域布局,加强境内外投资联动;会同生产运营管理部和审计部,加强投资考核与追责;会同科学技术与数字化部,完善大投资系统,推动投资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经理张军:

  围绕“引领、管理、服务、监督、协调”职能,推进供应链管理再提升。利用供应链合作发展联盟优势,推进建筑央企区域联采。优化物资集采模式,逐步压减集采源头厂家数量,打造供应链金融一体化应用平台。持续扩大物资集采范围,开展市政项目商混集采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中东、日本、欧洲三个海外区域集采中心建设。对标万喜等全球先进建筑企业,向建筑行业输出“中交供应链标准”。持续数字化研究,按业务板块迭代功能,优化云电商系统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

  国内直营业务事业部、融合业务部总经理刘连战:

  国内直营业务事业部、融合业务部圆满完成2022年度目标任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将围绕国内部、融合部战略目标,以“中交集团品牌影响力最大化、中交集团规模最大化、国内直营业务综合效益最大化”为追求,助力公司高质量“两保一争”战略目标落地;履行好“办”的职能,服务公司总体发展规划和现实发展需求,支撑总部提升“管”的质效;从“六化”中探索发展规律和实施路径,为加快建设“三型”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直营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孙立强:

  成立中交海外战略发展研究院,分析研究融合国家、所在国、中交三方需求的国别发展策略。从晋升倾斜、境内外循环、横向流动、配套政策落实等着手,构建国际化人才大循环格局。优化海外机构设置,因地制宜,建设实体化试点公司,真正做到属地化、本土化发展。结合海外投资实际特点,优化海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在做好投资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评估前提下,对投资授权进行分级管控。

  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郭主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未来五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国之大者”的中交集团,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发展战略,加强全产业链业务协同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完善资源配置和资产结构,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积极培育新增长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新产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谷志文:

  围绕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开展战略聚焦,产发部以探索新赛道、开拓新产业、打造新引擎为战略使命,拓展绿色能源、建筑科技、现代物流和数字智慧产业。加强股权投资工作力度,加强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利用中交场景和需求,加快发展新产业。集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三新业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管控和业务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协同、形成合力。

  轨道交通事业部总经理安爱军:

  持续推进专业化能力建设,抓主力工程局、抓专业三级公司、抓专业人才队伍、抓专业分包体系、抓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推进“轨道+”协同业务体系建设,联合工程局、产业平台、投资平台,强化内部产业协同。打造高水平项目管理体系,围绕成本和履约,着力构建“大商务、大成本、大技术”项管体系,低成本竞争,高水平履约。完善海外轨道交通项目专业服务保障体系,打造科技领先、管理先进、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陶涛)

  

  

  

  • 责编:
  • 来源:董事会办公室 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