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抚远,微风拂过连片的黑土地,稻浪泛黄、饱满低垂,空气里弥漫着稻香。这片祖国东极的沃土,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蜕变,在北大仓田野间勾勒出现代农业的清晰轮廓。
一航局承建的黑龙江抚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两期推进,覆盖浓桥镇、别拉洪乡与寒葱沟镇三个乡镇,总面积5000多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地力提升和机电设备安装5大工程。受寒地农时制约,项目需在2024年10月底土地上冻前完成核心建设。7个月工期内还需避开春种、夏管和秋收农忙期,有效施工窗口期不足3个月,且两期工程还需无缝衔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2024年春种伊始,当地村民对施工“耽误”农时心存抵触。项目经理杨国军带领团队在田埂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高标准农田先整平地块,方便农机下田;再调土壤酸碱,给土地‘加营养’;施工时会把表层肥沃的黑土剥离,等土地平整完再铺回去,肥力一点也不流失。后续还会装水利、电力设施,以后旱能浇、涝能排,收成肯定稳。”项目党支部书记杨俊峰接着补充:“现在先修不影响耕种的道路与涵管,秋收后再集中平整、回土,农时、工程两不耽误。”真诚地沟通渐渐消除村民顾虑。项目团队还主动帮村里修路、疏通沟渠、翻新村委会,联合当地政府慰问困难家庭。村民态度悄然转变,自发送来“清淤疏渠护农田,央企担当解民忧”的锦旗。
可道路和涵管工程施工前,又遇难题。“预制灌溉水渠和修路所需的砂石料量较大,本地料源不充裕,需从几百公里外的佳木斯、同江等地运来,随时可能‘断粮’。”项目生产经理张明日在调度会上直言担忧。为不影响施工进度,张明日一边对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供砂,一边组织采购小分队寻访周边砂石料场。3家供应商在得知项目是民心工程时,爽快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承诺优先保障,难题迎刃而解。
作为抚远产粮核心区,农事接连不断,施工与农时“争地”成了最大挑战。在辅路和管涵工程推进时,张明日每天巡田,详细记录稻谷与玉米的生长节律,据此拆分施工计划:将零散地块整合为4个工区,把原本3个月的大工期,拆成“见缝插针”小节点,确保每个工区的施工都精准衔接在作物生长的空闲时段,既不干扰农业,又能推进工程进度。
2024年10月秋收后,上冻前约20天的农闲期,是项目团队推进渠系建设与田块整治的“黄金窗口期”。项目团队先对已秋收地块剥离表土,同时调度搭载北斗系统的卫星平地机进场,作业精度高,比传统平地机效率提升30%。田块整治一结束,预制水渠构件直接吊装对接,渠系建设高效推进。“这片黑土翻新后,每年可增产2至3成,这是实实在在的丰收保障。”杨国军看着平整的田块,笑着说。
随着一期工程核心任务落地,今年秋收后,抚远高标准农田二期改造提升项目紧接着抢抓“黄金窗口期”推进。1.38万亩田地正加速开展田块整治,152座促排水、保增产的涵洞陆续进行浇筑……清水依闸入田,抗旱排涝能力提升60%;田块方正、黑土飘香;田间道路宽5米,农机畅通无阻。
在这片黑土地上“生长”的高标准农田,正实现“粮田变良田”。从一期到二期,从基础整治到智能升级,抚远的黑土地上,不仅长出高产粮食,更绘出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新画卷。
责编: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