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河道通了!”随着最后一块阻碍行洪的断木被清运上岸,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双店子桥河道恢复了往日的畅通,阻滞的河水顺着河道奔涌而下。中交路建百度智能云(兰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抢险队员与村民们站在河堤上鼓掌欢呼,难掩激动与喜悦。双店子桥成为全镇首个“灾痕清零”的河道节点,而这一切,却仅花费了35个小时。
8月7日18时起,榆中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短时强降雨,兴隆山气象观测站15小时降雨量达全年的56%,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重大山洪灾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灾情就是命令!”项目负责人卢国兴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清点抢险机械,召集骨干力量,并与榆中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表达了参与抢险救灾的强烈意愿。在征得地方政府同意后,他立即带领抢险突击队奔赴夏官营镇双店子桥一线。
抵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暴雨过后,夏官营镇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双店子桥下的河道成为“重灾区”,浑浊的河水中,淤泥、断木、碎石堆积如山,形成一道顽固的“拦河坝”,彻底阻断了行洪通道。随着上游来水持续增加,河水漫过河道,对周边农田和村庄构成了严重的二次威胁。
“必须立刻打通河道!”望着不断扩大的积水区,卢国兴当机立断,下达抢险指令。挖掘机、清运车迅速进驻现场,然而,河道内的环境比预想得更为复杂。淤泥裹着碎石,断木缠绕在一起,机械作业频频受阻,挖斗要么被断木阻挡无法发力,要么陷入深淤泥难以移动,作业进度停滞不前。
面对困境,卢国兴带领技术团队在河堤上紧急商讨,用木棍在淤泥地上制定方案、绘制作业路线。“不能蛮干,要有章法!”他们决定用“分层剥离”的方法,先清理表面的断木、杂草,再破除底下的淤泥层,最后集中处理深埋的碎石。方案确定后,2台长臂挖掘机沿着划定的作业段稳步推进,项目经理助理王艺霖始终守在河道边,用对讲机实时协调。
然而,清淤作业并非一帆风顺。靠近农田的河段淤泥又软又深,挖掘机不仅容易陷进去,还可能会刮伤河床。卢国兴看着泡在水里的庄稼,心里不是滋味:“不能为了清淤,毁了老乡的收成!”他立刻叫停作业,重新调整方案,改用“机械+人工”的模式,调来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清理。在整个抢险过程中,项目的清运车辆始终遵循“即装即运”的流程,确保淤泥不落地、不污染农田。村民们也自发带着铁锹赶来帮忙,政企民齐心协力,同心抗灾的场景令人动容。
截至8月14日18时,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完成了夏官营镇双店子村及化家营村河道清淤任务,同步清理了中国石化兰州榆中加油气站场站后的场地,累计清理淤泥、断木、碎石超5000立方米。
这场高效抢险,不仅为后续电力抢修队伍进场、救灾物资运送抢出了“黄金时间”,更为当地百姓筑起了坚实的安全防线。8月中旬,榆中县夏官营镇政府特地发来感谢信,对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在抢险救灾中彰显的央企担当给予高度称赞,而这份认可,也成为项目团队以实干守护民生的生动注脚。
责编:
来源:中交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