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片浪花里,是斑海豹!”一航局辽宁葫芦岛市徐大堡核电项目海工段导流堤上,项目总工程师张滨欣喜地指向海面。阳光下,几只黑白相间的斑海豹正逐浪嬉戏,圆滚滚的身躯泛着光泽。这被称作“海上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会如期出现在项目施工海域。
徐大堡核电项目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清洁能源生态基地,一航局承建的海工标段,首要任务就是修建1400米长的防渗墙,以稳定冷却水温度、抵御地震并阻断取排水热交换。而项目海域紧邻辽东湾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秋冬季,斑海豹都会洄游至此觅食栖息,如何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守护这些海洋精灵,成为项目团队必须破解的难题。
防渗墙施工启动前期,一道难题率先摆在面前。打设防渗墙将产生15万立方米泥浆,其中的微量重金属一旦处置不当,会直接污染海洋,威胁斑海豹的生存环境。“泥浆黏稠度高,传统沉淀池分离法每天只能处理20立方米,可我们每天要产生360立方米废浆。”项目经理徐玉良的话让现场陷入沉思。
项目迅速成立泥浆攻坚团队,兵分两路探索破局方案。一队向专家咨询泥浆处理工艺,另一队则查阅大量技术资料。经过2周的摸索,“循环处理”方案落地:引进泥浆分离机,构建“振动筛分-离心脱水-精密过滤”三级体系。该方案先通过高频振动筛分离钻屑、砂石等固体颗粒,离心力再将细颗粒甩成半干泥饼,最后对离心脱水后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净化,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这套方案不仅消除了泥浆直排风险,每天还能回收200立方米清洁水。
可随着施工进度加快,泥浆分离产生的干料与其他施工废弃物日渐增多,分离机处理效率逐渐下降。张滨提出将废弃物运至20公里外厂区,可仍然存在运输泄漏风险与资源浪费问题。“不能只想着怎么‘扔’,得变废为宝。”徐玉良说道。传统思路是泥水分离,团队反其道而行,往泥浆中掺入碎石加工产生的废石粉,将其固化成干爽块料。14万立方米的固化泥浆直接用于现场场平填筑、路基基层填垫,修复了周围废弃的矿坑,实现废物全利用。
噪声防控是另一道关键防线。斑海豹靠听觉在海洋中导航觅食,对噪声极度敏感。施工中爆破作业产生的水下振动,会干扰它们的正常行为。为此,团队严格采用低当量炸药和微差延时技术进行精细爆破,将地表振动速度控制在每秒0.5厘米内。每次爆破前,都派专人在特定瞭望点架起高频望远镜,确认海面无斑海豹的踪迹后再启动爆破。
为筑牢生态保护防线,项目还联合相关合作单位共同编制了《海洋种质资源保护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景下的响应流程与保护措施。在2025年“生态环境日”,项目团队联合业主开展“斑海豹的心事”主题宣传,用漫画、短视频讲述护豹故事,让施工人员与周边村民都成了护豹志愿者。
截至2025年9月底,项目监测数据显示,施工海域各项指标均适合斑海豹生存。得益于3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渤海湾畔,斑海豹悠然游弋,似乎在告诉人们——渤海湾,依然是它们安心栖息的家园。
责编: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