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活地标”
发布时间:2024-08-19
分享到:

  “小心,臂杆再低点,不要碰到古树的枝叶。”四航局广州黄埔区珠江村旧改项目安全环保部部长庞志钦指挥着机械操作手驾驶大型设备,小心翼翼地通过施工便道。一棵冠幅达20米的古榕树矗立道旁,周边地块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与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和谐相融,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是中交集团首个广州核心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由四航局投资开发,总开发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在项目前期勘查现场时,庞志钦就发现一棵大榕树矗立在珠江村村口,古干虬枝,向外伸展。“这棵榕树有200多年历史,属于国家三级古树,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是珠江村的‘活地标’。”当地村民李大爷介绍道。项目负责人王盼暗下决心:“我们在珠江村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就地保护古树,在重塑城市新貌的同时,也要留住村民的回忆。”
  防止古树保护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土体污染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发现5号地块地下室边线紧贴古树保护控制线,垂直施工距离最近处离古树仅有15米。加之古树附近存在淤泥质土,地质结构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给古树生长的土质造成不可逆影响。“倘若按照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采用排桩结合三轴搅拌桩止水,基坑开挖后,不仅容易造成古树保护范围内水土流向基坑,还可能因为污水侵入古树保护范围,影响古树根系生长。”王盼皱着眉头说道。
  为此,项目部召开专题会议,优化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了“先稳根基,再净污水”的两步走方案。项目团队首先将排桩支护优化为咬合桩加强止水的支护方案,在古树周边基坑内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支撑,筑起一道“铜墙铁壁”,将施工地层结构变形和振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稳住古树根基。为避免古树周边土体被污水污染,项目团队在基坑及古树周边设置环形排水沟,将污水汇集至沉淀池,防止污水外溢,并通过先进的处理设备将污水转化为“清水”,实现污水循环利用。
  地下的问题解决了,地表保护又面临新的困难。“古树立体生长环境一般,南北侧分枝内部存在部分腐烂,整体长势衰弱。”看着针对古树健康及安全状况的诊断结果,项目书记杨东决定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古树养护上做好“功课”,尤其是结合现场地势低洼及今年暴雨高温频发的实际情况,打好“防积水”主动仗,为古树营造更健康的生长环境。
  2024年4月,广州迎来罕见的暴雨季。为避免古树被泡根,志愿者们按照“雨前预防、雨中监测、雨后巡查”的工作方针,及时开设排水沟,排除积水。除传统的保护措施外,志愿者们还向园林专家了解古树保护的“黑科技”,委托专业团队采用环保型弹性树洞修补技术和新型材料修复树干空洞,避免了传统泡发剂不透气、易腐烂等缺陷,还能防止病虫害侵入。另外,通过气根牵引技术,在PVC管内填充营养基质土,将气根引入土壤中,让根系可以定向生长。在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古树安然度过汛期。
  该项目后续还将围绕古榕树打造古树广场,并串联古宗祠等历史文物形成慢行廊道,留住绿美乡愁,让历史文脉延续。随着珠江村的美丽蝶变,一幅岭南水乡新画卷也正在缓缓铺开。看着苍翠如故的古树,王盼畅想着不久的将来,居民们在大榕树下三五围坐的美好情景。

  • 责编:
  • 来源:四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