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出名了!”一个普通的午饭时间,技术部的韩钰端着饭碗眉飞色舞地说,“今天我去旁边的理发店,理发师看到我穿着工装,问我是不是中交的,确认之后给免费理发了。”看着大家瞪大的双眼,韩钰哈哈大笑,“那个‘托尼’老师说上次去他们社区帮忙清理环境卫生,宣传安全知识,社区的人说咱们穿着新工装像“蓝精灵”,印象特别深,对咱们也挺有好感,又说施工建设者辛苦了,最后把付款码都藏起来了不让付钱。”韩钰挠挠头,“还挺不好意思的,给他们买了几瓶饮料送过去了。”项目党支部书记唐宏打趣说:“之前说有新工装你们还不乐意穿,这下以后可会多穿了吧?”笑声回荡在小小的职工餐厅。
小小的插曲发生在中交路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部。该项目横跨北京与河北两地,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单位到施工现场调研学习,社会的关注度极高。
2022年12月,项目建设团队陆续进场。“企业文化建设是展示企业实力的重要环节,咱们作为公司新进场的重点项目,‘亮相’环节一定要惊艳!”在公司党委的号令下,项目团队即刻成立企业文化工作小组,结合公司企业文化专员的指导,根据《中交集团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的要求,对项目企业文化标志标牌进行规划设计,要求广告设计师驻场随时对接,经过不断地推敲、细化,项目驻地落成时的“出厂配置”就拥有了最新的企业文化标准:大门的枣红色瓷砖背景墙上,金色标志与项目名称组合格外醒目;宽阔整洁的项目部大院中间,国旗、司旗、安全旗随风轻轻飘扬;院子两侧的九牌一图信息展示出中交建设团队的专业素养;旗台正后方的两层办公楼傲然矗立,13块规范的科室牌、6块楼道文化牌整齐划一;随着夜幕降临,楼顶蓝色的项目部名称大字发出白光,静静的照亮夜间值班职工往返现场的路;通往施工现场的便道两旁,工地彩旗整齐排列,迎风招展。
入驻项目部后,唐宏发现有些一线工人依旧穿着印有其他建筑公司标志的外套,项目职工穿的工装也大多是之前项目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的,样式、颜色都不统一。“服装不统一,职工的归属感就会降低,换装工作势在必行。”唐宏了解到公司为了达到选材更优质、色彩最准确、价格更实惠的目标,已经广泛调研了各项目的困难和意见,决定集中采购,完美平衡了服装款式、面料、价格等问题。
在对《中交集团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的工装分册部分进行仔细学习后,唐宏召集项目职工对集团新工装的冲锋衣,长袖、短袖工作服和衬衣进行详细说明,“中交蓝、深海蓝拼接的颜色、企业标志设计,包括扣子、拉链各方面,集团都进行了细化规范,过段时间新工装到了大家尽量每天穿。”这时新员工樊傲枫提出问题,“我们技术员每天都在施工现场风里来土里去,而且这边四季气温变化很大,一套工装每天都穿就没有时间洗了。”“这次定制的工装一共是四套,正好是适应四季天气的‘时令装’。服饰的统一也是我们这支在潮白河上‘战斗’队伍的特色之一。再者,工作就穿工作服,更能彰显咱们央企队伍的精气神儿。”
仅30多天,第一批新工装就准确无误的送到了项目员工和一线工人手上。换装即是焕心,每天进出的建设者们穿着统一的工装,英姿飒爽,精神焕发。
“单从着装上就能看出这是一支专业、优秀的好队伍,精气神儿很好。干净整洁的项目里,驻扎着积极向上的团队!”每一位到施工现场的领导都对统一的服装给予高度赞许。
从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裹着防风抗寒的冲锋衣,到春天绿树新芽时候换上衬衣和长袖工装,再到炎炎酷暑穿着轻便的短袖工装,变化的四季,不变的是一身中交蓝和工装下日益增强的凝聚力、归属感与自信心。
责编:
来源:中交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