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后来者居上”的故事。在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工程先开段项目建设中,原本不显山不露水的中交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业主季度考评中脱颖而出,综合优胜排名、安全质量专项排名均获得第一名,在7个在建标段中勇夺桂冠,并成为唯一全部完成业主节点考核任务的在建标段。大鹏支线先开段项目经理胡朋军介绍说,“业主还组织了各参建央企到项目来观摩学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0年12月底,中国交建中标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工程先开段项目,首次进入深圳城际铁路市场,该项目区间要穿越3条断层、涉及多处下穿建筑房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除了地质等因素,中交建设者还要面对5家央企同台竞技的局面。“在我们大鹏支线先开段项目开工之前,已经有2个城际标段先行开工,另外还有4个同期开工的标段,一共7个标段在比赛,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信心不是那么足。”胡朋军笑着说。
信心来源于实力,实力要在竞争中体现。作为中交集团在深轨道交通统筹管理平台,深圳工程局迅速组建大鹏支线先开段管理团队,选优配强管理力量,理顺管理流程。短时间内,一个运行顺畅、统筹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逐步成型,这支队伍将带领大鹏支线先开段项目“杀出重围”。
城际铁路施工承载着广大市民的期待,如何让施工既满足工期要求,又保证安全环保,符合民生期待,这都是项目部要时刻关注的问题。对于项目团队来说,安全、质量、工期、震动、噪音、污水、泥渣……任何一个环节或者细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引发社会不良反响。
新大站前明挖区间,是项目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点,不但要纵向穿越7个鱼塘,且场地受地方土地整备工作影响,难以全面作业。二工区经理张世豪回忆说,“为了尽快打开施工作业面,我们主动出击与各方协调,最终进场了3台挖机、2台推土机和2台压路机。”项目在高峰时一天回填500车土方,最终仅用45天就实现了从进场回填土方到开始施工围护结构。
受地质条件制约,项目需大量采用矿山法施工,导致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多、危大工程分散、扬尘治理难度大,种种情况都让项目在安全环保管控上压力巨大。面对一系列难题,项目管理团队脚踏实地、创新发展,以有效解决安全管理“中梗阻”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不断完善安全管控模式。“为管好安全,工区按照项目总经理部‘定格、定人、定责’的原则,在各工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安全生产责任‘包产到户’,确保了安全管控不留死角。”一工区网格员小戚介绍说。项目在各工点都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属地管理、一人一格、责任明确”的管理模式和“安全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管理格局。
除了“网格化”管理,项目管理团队还在各工区设立“安全长廊”,通过台风体验、触电体验、隧道模拟逃生等项目,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项目处在风景秀丽的深圳大鹏新区,生态环保要求高,各工点启动了“花园式”工地建设,投入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冲洗设备、自动噪音检测设备等多项环保设施,保证了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项目安监部部长甄俊霖在经验交流时表示,“作为安监人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当好守夜人,管好安全门,在推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地的同时,为项目量身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模式。”
在大鹏支线工程先开段项目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深圳大鹏支线全开段项目也开启招标。深圳工程局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发克表示,“大鹏支线先开段的高品质建设,不仅展现着中国交建在城际铁路市场的实力,也是追求着未来城际铁路市场的机遇,更意味着中交深圳轨道交通创新突破的宏大空间和澎湃动能。”2021年11月底,由深圳工程局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工程全开段项目,成为中国交建在深圳轨道交通领域承揽的单体最大项目。至此,中国交建承揽了深惠城际大鹏支线项目整体施工任务,首次在深圳轨道交通中承揽整条线路。
(实习编辑:新闻中心于泓园)
责编:
来源:深圳工程局